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托卡馬克物理研究室在破裂逃逸電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unaway electrons generated during spontaneous disruptions in the EAST tokamak為題,發表在Nuclear Fusion上。
等離子體大破裂是未來大型托卡馬克裝置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破裂逃逸電子的產生就是其中的一種潛在威脅。通過對EAST實驗中自發破裂逃逸電子行為的研究發現,種子快電子的存在可以在破裂逃逸電流的產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大量的磁場能量會在破裂時轉化為逃逸電子能量,對于未來具有更高磁能的裝置來說,可以估計出其將產生非常可觀的逃逸電流。科研人員通過利用開發的一維自洽破裂逃逸電子模型,并結合EAST上的豐富的實驗數據,破裂階段的逃逸電子密度和感應電場的徑向分布演化揭示了二者之間的競爭發展關系。研究結果可以為未來大型托卡馬克裝置提供重要的破裂預研參考。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
破裂階段感應電場演化,反映了逃逸電流產生和感應電場徑向擴散之間的競爭過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