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用出租車監測PM2.5,聽起來是個讓人腦洞大開的主意。不過,在濟南,這個想法卻成為了現實。記者從山東濟南市環保局了解到,近日濟南市環保局與山東大學大氣監測課題組聯合開展出租車移動平臺大氣顆粒物監測項目,試點取得了成功,為道路揚塵精準治理和考核提供了技術手段。
安裝車載顆粒物監測系統的出租車
山東濟南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濟南市利用出租車移動平臺進行大氣顆粒物監測,這在全國也是首創。據悉,這一項目運用了山東大學和山東諾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歷時兩年研發出的高精度車載大氣顆粒物監測系統,儀器設備基于激光檢測原理,安裝在出租車頂燈上,克服了高溫、高速、振動、風擾、雨雪等惡劣環境影響,可以同時監測PM2.5和PM10兩項指標,實時傳輸位置和監測數據,成功實現了從固定點監測到全路網監測的轉變,為大氣污染監測開創了新思路,使出租車成為大氣監測的新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申請了三項發明專利。
“一期項目我們與市交通委、市公交總公司合作,安裝了100輛出租車,每三秒鐘就可獲得一組數據,每天可覆蓋95%以上的城區機動車道路,通過多車接力可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據了解,此前環保部門使用各監測站的固定點位監測數據,由于監測點位數量限制,對于網格化監管來說遠遠不夠,網格化監管需要細化到每個社區、每個路段,固定點位監測做不到,而車載大氣顆粒物監測系統則可以做到。“安裝了車載監控系統的出租車不斷在城市內移動,各個角落都能監測到,哪個地方污染物濃度高,是否灑水不及時或存在道路破損,都逃不脫配備有視頻拍攝系統的監測設備的‘火眼金睛’,因此可有效避免監測死角和盲區。”
不僅如此,濟南市一期出租車移動平臺大氣顆粒物監測項目共安裝100輛車,每天合計行程超過2.3萬公里,可產生120萬組數據,借助智慧環保大數據監管平臺,這些數據可自動生成一幅精細城市霾圖。通過與國省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數據的比對分析,技術人員可進一步判斷相關區域污染源監管是否到位,指導精準治理,并對區縣、街道辦及路段進行統計排名,為治理考核提供技術手段。此外,利用出租車移動平臺進行大氣監測,幾乎不增加人力物力,運行成本低,低碳節能。
(原文標題:全國首創!濟南出租車也能監測PM2.5了,3秒一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