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界面,是指水與材料表面的接觸角大于150°,如生活中常見的荷葉和水黽科昆蟲的腿部。制造人工超疏水表面并將其廣泛應用于防水、自清潔、減阻以及選擇性吸收等領域,已成為當今的研究熱點。穩定性、靈活性、實用性仍是超疏水材料在實際應用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將超疏水材料與可穿戴柔性傳感應用相結合的超疏水智能涂層未見報道。
針對以上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張珽團隊構筑了有多級微納復合結構的多壁碳納米管(MWCNT)/熱塑性彈性體(TPE)復合超疏水智能涂層,該涂層同時兼具了超疏水和優異的應變感知性能,可有效的抵抗環境中水、酸液、堿液、汗液等干擾。從研究結果來看,得益于復合涂層中梯度分布的TPE和穩定的微米孔-納米突起復合結構,該多功能涂層既可以與柔性襯底(如柔性織物、聚酰亞胺、聚乙烯等)穩定結合也可與剛性襯底(如玻璃、金屬等)良好的結合,且符合Wenzel以及Cassie模型具有非常穩定的超疏水性能(接觸角~162°);另一方面多孔微納復合結構給予MEWCNT/TPE復合網絡對拉伸、彎曲以及扭曲優秀的應變感知能力:實現了高靈敏度(GF:5.4~80),高分辨率(1°的彎曲),快速響應時間(<8ms),大應變范圍(最大應變~76%、彎曲角度0°~140°,扭曲0-350radm-1)以及高穩定性(5000次大應變拉伸實驗)。基于智能涂層的優異性能,研究團隊實現了多功能應用:在復合材料中加入四氧化三鐵(Fe3O4)納米粒子構筑磁驅動“水黽”機器人;形成智能織物全范圍實時監測人體動作等。研究對超疏水材料、智能材料與柔性智能系統領域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的資助。
圖1.(a)、(b)多功能智能涂層表面形貌;(c)水滴(~3mL)在未處理、堿、酸、紫外處理之后的智能涂層表面的光學照片;(d)智能涂層截面的微觀形貌
圖2.(a)多功能智能涂層對應變響應;(b)對不同頻率動態響應;(c)響應時間;(d)循環測試;(e)水滴(~3mL)在延展的涂層表面光學照片
圖3. (a)、(b)真實水黽和“腳”上涂有多功能智能涂層的磁驅動“水黽”機器人;(c)防水智能傳感衣物;(d)智能傳感手套與防潑水能力;(e)內封面圖片(Inside Cover)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