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前,全社會對食品安全都比較關注,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食品安全始終是民生問題又是建設問題。為推動我國食品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食品標準化工作踐行尤為迫切。
食品行業發展增速日益加快,使得固有的標準法則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社會,為了更好的應對各種狀況,實時制定、調整適用于目前的標準法則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嚴格執行相關標準,才能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衛計委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國家政府部門制定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224項,包括:通用標準11項、食品產品標準64項、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及相關標準586項、理化檢驗方法標準227項、微生物檢驗方法標準30項、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29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106項、被替代和已廢止(待廢止)標準67項等。
4月,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1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9項標準均為儀器測定方法。同一時間,國家衛生計生委以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等5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公告。今年7月初,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要把最嚴謹的標準落到實處。
據相關整理,10月份正式實施的標準如下(涉及分析檢測):
某種程度而言,標準是企業組織生產和經營的依據,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日前,北京智云達科技等多家儀器商積極參與中儀協食品快檢儀器團體標準研討會。充分考慮團體標準的“適用性”,注意與“多個用戶”標準的匹配性,力求標準發揮最大的市場應用性和實用性。
不言而明,在國家標準化建設逐漸推進的過程中,食品檢測標準化建設任重道遠。需業內儀器商積極參與、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制定出優秀的、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有市場競爭力的食品檢測標準。從而滿足食品行業暴增的檢測需求,保證食品行業健康持久的發展!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