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SIA聯盟”)與江蘇常州市共同組建的國內首家“傳感技術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正式落戶常州智能傳感小鎮。
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原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SIA聯盟副秘書長朱佳騏、常州市科技局局長劉斌等人共同出席了平臺啟動儀式。
技術服務平臺聚焦長三角服務全國
為支撐國內首家傳感特色小鎮發展,常州與SIA聯盟合作在常州組建了國內首個“傳感技術檢測公共服務平臺”(下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平臺將下設研究院,從汽車電子等領域切入,側重模組、應用端領域的產品檢測,打造常州名片、全國傳感器產業高地。
常州智能傳感小鎮意在通過做特色產業,推動城鎮化和產業化。據介紹,常州傳感器產業具有三大基礎,一是產業基礎牢固,龍虎塘高新區已經聚集了包括瑞聲科技在內的9家傳感器公司,2016年產值達到46億元,占了新北區的1/3;而新北區一共有39家傳感器公司,產值達140億,占江蘇省傳感器產業產值的1/3,全國的10%。二是常州是工信部認定的中國傳感谷之一,是智能制造的集聚區,具有足夠的應用端需求;三是傳感器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將有力支撐常州產業發展。
據悉,技術服務平臺將結合常州市汽車及零部件、太陽能光伏、新醫藥、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幾大產業鏈的需求,以汽車電子及傳感器為核心,兼顧消費類和生物醫療等領域,提高傳感器和物聯網領域產品的檢測能力,解決企業急需的產品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失效性測試、環境模擬測試等問題,以打開市場高技術門檻、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提升自主品牌的競爭力。
此外,作為市場化運營公共服務平臺,技術服務平臺注重產出,將立足常州,輻射長三角,并在全國范圍內為相關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提供專業的檢測分析服務。
聯盟推動傳感器物聯網產業發展
伴隨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可穿戴、智能家居、智慧醫療、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市場迅猛成長。作為物聯網重要基礎,傳感器的需求急劇增大,產業機遇值得關注。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持續扶持傳感器產業。工信部已經先后出臺了《智能硬件產業發展專項行動》、《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近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又聯合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簡稱工研院)等設立了規模50億、專注傳感器領域投資的“超越摩爾”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SIA聯盟副秘書長朱佳琪介紹,就傳感器產業來說,中國在全產業鏈上都有布局,但每個部分都不完整,這制約了產業的發展。“比如在檢測領域,中國還沒有一家專門的傳感器檢測平臺,這對大公司當然不是問題,但小公司搭建自己檢測平臺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聯盟正是看到這個痛點,才支持常州構建技術服務平臺,這不僅是為常州發展傳感器提供凝聚力,也是聯盟切實履行推動產業發展的使命。”朱佳琪表示。
朱佳琪介紹,SIA聯盟將依托技術服務平臺,聚焦傳感器產業,持續推進在知識產權、第三方檢測與評估服務領域的建設,推動傳感器行業標準的制定,共同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服務物聯網領域,進而推動產業大發展。
未來,SIA聯盟將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多元化方式,與產業界合作,形成產業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完善傳感器產業生態圈,加速智能傳感產業發展。
編輯點評
在國家支持下,我國傳感器企業數量和行業規模發展快速,未來發展被看好。從長遠來看,在我國,未來市場、技術、政策將驅動傳感器產業快速發展。常州智能傳感小鎮意在通過做特色產業,倡導、組織、吸引更多資源參與進來,大力推進傳感器產業化與市場化。
標簽:傳感技術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