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從陜西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以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目標,破壁壘、建通道,全力推進軍民、央地、部省深度融合,組建了總規模100億元的陜西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推進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
陜西省4個基地被批準為
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
陜西作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重要基地,人才、技術、
裝備等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既是我國最大的飛機制造基地、航天動力之鄉和兵器工業重鎮,也是我國軍工電子、水中兵器和核燃料的重要研制生產基地。陜西省大力推進局省央地合作,共建基地園區。 西安航空、航天、兵器基地和漢中航空產業基地等軍民融合基地園區形成了特色鮮明、配套條件較為完善、集群效應凸顯的發展態勢,4個基地均被批準為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其中西安航空基地已形成涵蓋整機制造、機載
裝備、航空部組件、新材料、改裝維修、飛行培訓和旅游的全產業鏈體系,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60億元。西安航天基地以航天裝備制造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衛星及衛星應用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1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20億元。西安兵器基地已形成裝備制造、光電信息、新材料與新能源的產業構架,落地產業化項目24個,總投資193億元。漢中航空基地已建成核心區9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4家。西安高新區軍民融合基地建設穩步推進;西安船舶、軍工電子、寶雞新材料等產業園和“空天”、“翱翔”、“兵器”等一批軍民融合小鎮加快建設。
今年重點組建
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
今年重點在工業機器人、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增材制造等領域組建10個軍民融合產業聯盟,促進“產學研用政金”全要素融合,加快軍民科技、央地企業、產業金融、軍地經濟融合。軍民融合大集團大公司穩步發展,西飛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等年產值過百億元,陜飛公司、西航公司、西船公司、北方光電等年產值50億元以上,有中航飛機、航發動力、中航電測、航天動力、光電股份、烽火電子等6家軍工上市公司。“軍轉民”企業300多家,其中總規模過億元的企業80多家。
陜西省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陜西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推進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新舟60/600飛機系列化發展,海監機完成適航取證,遙感機首飛,新舟700飛機研制轉入工程發展階段;國家民機試飛基地建設項目10月底將全面開工;西咸新區無人機產業化示范基地和榆林靖邊試驗測試中心建設快速推進;新一代運載火箭液氧煤油發動機、4萬噸航空模鍛液壓機技改等20余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陜西省落實《中國制造2025》五年行動計劃中的14個重點產業領域都有軍民融合產品。
陜西省積極引導“民參軍”,加快軍品配套體系建設。目前全省“民參軍”單位有589家,其中民營企業452家。今年通過政策引導和具體的服務,新增“民參軍”單位100多家,為軍民融合發展增添了新的有生力量。
千余套科研儀器設備
實現開放共享
大力推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快軍民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啟動了陜西軍工科研儀器和設施設備開放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審核發布了首批共享設施設備目錄,1000余臺套重大試驗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實現開放共享。
推進軍地軍民協同創新。目前全省軍工單位與高校和地方企業建立了2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和25個省級工程中心、10個國家級和4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4個博士后工作站、20個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年重點推進省政府與國防科工局共建西安工業大學等高校,在自貿區建立軍民融合“專利池”,組織西安航天基地承辦全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半決賽,支持建設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西安兵器基地軍民融合創新服務中心、西安航天基地高新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和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等,通過這些措施來打造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平臺。
(原文標題:陜西組建100億產業投資基金 支持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