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福建廈門的清新空氣就是一張“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得到”的名片,廈門會晤期間,這張“名片”也得到了眾多來廈賓客的稱贊。不過或許你不知道,最近,保護廈門的清新空氣又多了一個最強大腦——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它可以為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支持。
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內部
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就建在位于集美的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內,站里陳列著大大小小三十多臺的精密儀器。就像一個精密的大腦,這些儀器正不停地在監測和匯報著目前空氣質量狀況的數據。今年的六月份觀測站投入使用,日常為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進行相關大氣污染的科研工作所用。而在廈門會晤期間,它也成為了廈門會晤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的數據支撐點。
和一般的空氣自動監測站點相比,這個大氣超級站除了常規的空氣質量監測儀之外,還有氣溶膠化學成分質譜儀、臭氧激光雷達、大氣能見度儀、顆粒物粒徑譜儀等等,簡單來說,它能對空氣進行精準的“體檢”,監測范圍更廣、參數更多、時間分辨率更高,這樣就能更好地查出污染的原因,并對癥下藥。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洪有為:這臺儀器是叫單顆粒氣溶膠質譜,它是通過檢測大氣中顆粒物的一些數濃度,然后我們進行統計分析,根據源譜,我們可以統計分析出像PM2.5它主要來自于哪里,機動車尾氣、燃煤排放、工業排放各種源的一個占比。我們就能夠更精準地管控。
而這個日夜工作的超級站,也需要研究所里工作人員的精心維護。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博士生胡寶葉:我們日常維護是早上下午和晚上都分別有人上來巡查,遇到大風大雨時也有特殊人員過來,已經事先安排好了。數據處理這一塊也是有專人負責的,然后會形成PPT(演示文稿)還有Word(文檔)。
據了解,這個大氣環境觀測超級站是廈門乃至周邊區域唯一的“超級站”,接下來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它也將繼續為城市空氣質量保駕護航。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洪有為:作為一個科研機構,我們是大氣環境研究團隊,我們除了說作為超級站所在的區域周邊的空氣質量還有大氣污染物監測以外,我們這個站可以作為整個東南沿海污染的區域性傳輸我們能有很好的捕捉和監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