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 “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范” 重大項目立項實施的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于2016年12月2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經過近9個月的在軌測試工作,碳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全部工作,衛星各項功能、性能指標符合研制任務書的要求,在軌測試階段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作為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承擔自主研制的我國首顆碳衛星,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星地一體化多模式衛星觀測平臺、星載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技術與多譜段云與氣溶膠偏振探測技術。碳衛星由中科院負責航天工程總體實施和衛星系統及有效載荷研制工作;中國氣象局負責地面數據接收處理與二氧化碳反演驗證系統的研制、建設和運行。在軌測試階段,由中國氣象局牽頭組織,聯合各參研部門先后完成了對日定標、對月定標測試,敦煌輻射校正場、北京地面觀測站、芬蘭地面觀測站同步觀測試驗,以及與美國OCO-2交叉比對試驗等在軌測試項目。
在軌測試工作完成后,碳衛星將轉入業務化運行和科學應用階段。為充分發揮碳衛星的技術優勢,使碳衛星數據更好的向國內外社會開放,科技部聯合中科院、中國氣象局已制定碳衛星數據管理辦法。后續,在做好國內數據共享及科學應用工作的同時,將加大國際合作,碳衛星數據將向全球免費公開發布,充分展現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監測方面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