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統計局公布中國8月官方制造業PMI 51.7,預期51.3,前值51.4。8月官方非制造業PMI 53.4,前值54.5。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點評8月PMI數據認為,經濟周期見頂震蕩,2017債市先苦后甜。他表示,8月制造業PMI數據好于預期,“新周期論”屬 于“后知后覺”,目前經濟處于高位震蕩階段。2017年以來,經濟數據的方向性明顯減弱,這使得市場對于經濟的預期分化逐漸增加,上半年市場普遍認為經濟 將“二次探底”,但6月經濟數據大幅超預期,市場從“二次探底”的看法直接轉向“新周期歸來”,7月經濟數據大幅下跌之后,市場又開始對經濟過度悲觀,一 時間經濟月度數據成了經濟走勢的“風向標”。
鄧海清認為此輪中國經濟“周期歸來”真正啟動于2016年初,2017年全年經濟溫和復蘇,目前中國經濟動能的高峰漸現、經濟處于高位震蕩階段,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都有失偏頗。
鄧 海清認為,8月制造業PMI超市場預期,可能在于大宗商品價格大漲,提升制造業企業對未來利潤的預期,加大了經濟的內需動力,目前來看,大宗商品價格指標 已經出現高位震蕩,價格對企業信心的提振可能同樣面臨高點。從制造業PMI分類指數看,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出現回落,對 PMI的超預期上升形成貢獻的分項在于,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的回升。
鄧海清認為,8月制造業PMI的超預期走好可能在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提升了企業對未來利潤的預期,從而提升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至于未來的經濟走勢,由于8月底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明顯的高位震蕩走勢,未來隨著價格效應的逐漸消退,經濟的高點可能會出現。
8 月官方非制造業PMI大幅低于前值,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但需要警惕非制造業PMI的高點可能出現,未來可能會明顯低于前期高點。2017年6月以來,非制 造業PMI指標持續下滑,從6月54.9下降至8月的53.4,進一步從5個分類指標看,除去投入品價格、銷售價格出現進一步回升,新訂單指標、從業人 員、業務活動預期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表明非制造業的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另外,需要注意到,中國的經濟三大產業的結構中,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 50%,未來如果非制造業PMI指標進一步下滑,將可能導致經濟增速可能放緩。
關于央行貨幣政策,鄧海清不認為央行需要進一步緊縮,而是應 當維持“不松不緊”。一方面,2017年6月以來的大宗商品大漲趨勢已經出現震蕩行情,再加上,PPI對CPI的傳導并不會非常明顯,全年CPI同比大概 率將維持1-2%的水平,并不會出現明顯的通脹壓力,央行不存在由于經濟通脹而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PMI數據已連續11個月超過51、進出 口累計同比依然處于較高水平,目前來看,經濟處于高位震蕩階段,未來并不存在大幅下行的可能性,因此,從經濟增長、通脹的角度來看,央行將大概率維持“不 松不緊”。(來源:中國證券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