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三部門近日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要求對現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進行考核評估,通過撤、并、轉等方式,進行優化整合,符合條件的納入相關基地序列管理。同時,遵循“少而精”的原則,擇優擇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國家級基地,嚴格遴選標準,嚴控新建規模。 方案明確,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不同類型科研基地功能定位,對現有國家級基地平臺進行分類梳理,歸并整合為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和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三類進行布局建設。 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定位于瞄準國際前沿,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圍繞重大科學前沿、重大科技任務和大科學工程,開展戰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礎性、綜合性科技創新活動。主要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 方案提出,國家實驗室突出國家意志和目標導向,采取統籌規劃、自上而下為主的決策方式,統籌全國優勢科技資源整合組建,堅持高標準、高水平,體現引領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在現有試點國家實驗室和已形成優勢學科群基礎上,組建(地名加學科名)國家研究中心,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管理。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優化調整和統籌布局,對處于國際上領跑、并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大穩定支持力度,對處于長期跟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要重新確定研究方向和任務,對多年來無重大創新成果、老化僵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予以調整。 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定位于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等國家需求,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和工程化技術研究,推動應用示范、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提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水平。主要包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定位于為發現自然規律、獲取長期野外定位觀測研究數據等科學研究工作,提供公益性、共享性、開放性基礎支撐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主要包括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方案提出,要完善各類科技創新基地的運行管理機制、評估考核機制和資源配置機制。進一步完善分類支持方式和穩定支持機制,加大績效考核和財政支持的銜接,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要突出財政穩定支持,中央財政穩定支持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運行和能力建設。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引導和第三方考核評估,根據考核評估情況,采用后補助等方式支持基地能力建設。 編輯點評 優化整合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不僅包括科技創新活動開展的基礎性條件,還計劃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從研究到應用都將納入國家級基地。與此同時,其他現有國家級基地和平臺的整合,也將提升科研水平和效率,促進儀器開放共享的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