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7日報道,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Tyumen Stat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宣布石油生產技術取得突破,該技術可以通過地下化學反應來提高石油產量,最高可增加6倍。
報道稱,這種新技術能夠與俄羅斯市場上目前存在的外國技術相競爭。據報道稱,該項新技術有望替代水力壓裂法,水力壓裂法雖起源于俄羅斯,但后來在美國廣泛應用于頁巖油生產。水力壓裂法是在高壓下鉆井并將流體注入地層,從而壓裂頁巖巖石,釋放化石燃料,而氣熱化學壓裂氣則是一種全新的方法。
據報道,氣熱化學壓裂法將試劑輸送到生產層(石油所在區域),然后將其混合。這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釋放出熱量和氣體,因此,在地下巖石中產生一個大裂縫,碳氫化合物與水受熱,使得石油開采更加容易,從而提高了油井的生產率。此外,該技術也很環保。其使用的主要成分是通常用作肥料的硝酸銨,,當它分解時,只會剩下水和氮。
秋明州立大學發表聲明稱,如果將該技術應用于石油工業,那么石油生產量可最多提高6倍。該項目的科學顧問兼秋明州立大學物理化學學院主任,費多羅夫(Konstantin Fedorov)教授解釋道,儲油器的性質和油本身的質量決定了使用該技術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但總是積極的)。
費多羅夫教授出示一組統計數據來證明其發現:石油產量會平均增加1.7倍至6倍,但也有出現產量增加10至20倍的情況。改進持續時間約為300至1000天。迄今為止,應用這項技術的成功率幾乎高達100%。
據報道,俄羅斯“石油技術中心”正在盧克石油公司(Lukoil)與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油田上進行工業試驗。而服務公司則計劃將這項新技術推廣應用,該技術很快就會應用于俄羅斯其他主要石油公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