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備受詬病。今天下午,武漢市在全國率先組建科技成果轉化局,力爭5年內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達80%,著力打通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2016年,在漢高校共登記技術合同達9294項,占全國高校總數的15.5%,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但以往對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對接服務不夠,各方聯動協同推進不力。目前大概只有20%的科研成果在湖北落地。與此同時,很多企業家到武漢尋找投資機會,卻苦于“有錢沒有好項目”。
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說,成立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就是要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突破口,抓對接,著力構建市場化、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網絡;抓主體,著力集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家和投資人;抓載體,著力建設一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接平臺;抓服務,著力營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優政務環境;抓協同,著力形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合力。把在漢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這個“富礦”充分挖掘出來,促進就地產業化,形成源源不斷的現實生產力。
新成立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實行“虛擬機構、實體運作”,掛靠武漢市科技局,不新增人員編制,工作人員從武漢市科技局現有職能處室及局屬事業單位中調整,專門承擔在漢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統籌協調、服務對接和督促落實工作。
武漢現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科教資源豐富,擁有60多位院士和一大批在國際國內各領域具有領先技術的優秀專家。在今天的大會上,武漢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院士專家顧問團同時成立,由兩院院士李德仁等12位院士組成。
來自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代表院士專家顧問團表態,積極支持武漢科技成果轉化,為武漢重大科技決策獻計獻策,發揮院士專家顧問團的作用,推進高校院所與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生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