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個多月時間調試的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近日終于在阜溪街道上線了,這套被冠以“先進”稱號的系統,究竟有何“神通”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近日,浙江德清移動有限公司的3名工作人員把電極投入到光明小區邊的清水港,打開河岸邊的電箱,就可以從復雜的儀表盤里讀出河道的pH值、電導率及氨氮含量等。德清移動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謝守興告訴說,電極放置在河道中,運維人員每個月會清理一次,保障上傳的數據真實準確。
同一時間,在阜溪街道綜合信息指揮室里,黨工委副書記丁鵾打開了手機上的“智慧河道”APP,輕松讀取清水港3個監測點的實時數據。
丁鵾介紹說,這些數據一旦超過預設的數值,APP會啟動“告警”功能,另外街道的相關工作人員也會收到一條告警短信,提醒水質超標。“APP加短信告警是一道雙保險,收到告警我們會馬上去現場查驗,如果排除系統測量問題,就要對水質進行應急治理。”
在APP上,還能看到河道邊安裝的監控探頭傳輸回來的畫面。這樣的探頭在清水港共裝有7個,通過操作,每個探頭的畫面能夠投射到綜合信息指揮室的大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而這也是街道水質監測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監控信息,往河道傾倒垃圾等原先我們無從查證的問題,就變得可追溯了。”丁鵾解釋說。
如今,對河道水質的好壞分辨多依賴河長的直觀感受,而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就相當于在各級河長、網格長和督導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24小時站崗的“智慧河長”,能夠以準確的數據來實時監測水質好壞,實現了人工治水和科技治水相互融合。
據了解,河道水質在線監測系統今年在清水港率先進行試點,阜溪街道計劃在明年延伸向另外3條“清三河”,實現街道“清三河”的全覆蓋。
目前該系統已經接入街道的綜合指揮中心,擴大了“一室四平臺”建設的覆蓋領域。除此之外,在指揮室的大屏幕上,還看到森林防火、水利設施等內容都被納入監控。這些加入“一室”監管整治范圍的“自選模塊”,今后有望實現與街道“四平臺”的應急聯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