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信息將直接流向消費者,無疑這種信息的流動會對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沖擊。讓你購買一份基因檢測產品,測試會告訴你是否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有癌癥或阿茨海默癥,你會接受嗎?隨著觀念轉變和基因檢測成本的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更愿意回答:是。
別小看觀念的轉變。著名政經雜志《經濟學人》刊文,認為這一現象正在成為威脅保險行業的巨大隱患。
曾嚴格被限制用于醫學用途的基因檢測現在只需要花幾百美元就能在網上訂購,基因檢測逐漸在向C端下沉。從2007年至今,加州的23andMe公司已經成功為超過200萬人提供了祖源信息,健康風險和遺傳信息相關基因的檢測服務。而就在今年 4月,23andMe公司獲得批準可以向消費者提供能夠顯示包括阿茨海默癥和帕金森病在內十種疾病風險因素和遺傳情況的基因檢測服務。這預示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與疾病相關的基因信息將直接流向消費者,無疑這種信息的流動會對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沖擊。
信息就是力量
信息是維持消費者和保險公司天平的重要砝碼,而基因檢測正在打破這種平衡。
保險公司擔心如果無法合法獲取消費者疾病相關的基因信息,他們將失去對優質客戶的把控能力。而投保人則擔心如果保險公司獲得了自己的基因信息,會差別對待自己或者拒保。顯然未來相關政策無論偏向哪一方都會造成問題。
能干預到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信息平衡的主要是預測性基因檢測。與診斷性基因檢測不同,預測性基因檢測的受眾通常是沒有病癥的健康人群,檢測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可能的患病風險。最著名的預測性基因檢測要數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做的乳腺癌基因檢測,由于檢測結果顯示她有很高的患病風險,安吉麗娜.朱莉最終選擇做了雙乳切除手術。
通過預測性基因檢測獲得的基因信息不僅影響做手術這樣的醫療決策,還會影響到保險產品的選擇。一個攜帶有高患病風險的人更有動機去購買保險產品,而目前提示這類風險的預測性基因檢測不被要求像診斷性基因檢測一樣必須向保險公司披露,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相對于保險公司獲得了相當的信息優勢。
而這種信息優勢則會催生保險行業的信息不對稱,進而造成對保險人的逆向選擇。《紐約時報》曾經報道過相關的事例,一名女性在發現ApoE4基因(與之相關的基因突變會增加阿茨海默癥的患病風險)檢測呈現陽性之后購買了長期護理險,而在之前保險公司對她的記憶力做過三次測試,均未發現基因檢測所呈現出的異常。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被告知相關疾病基因信息的參與者購買長期健康險的人數是未被告知的人數的5倍!
逆向選擇一旦產生將會對保險公司造成致命的打擊!在基因檢測技術發展迅猛而相關保險披露政策沒跟上的情況下,保險公司面臨著利潤大幅縮減和保費會大幅上升的兩難困境,這都可能會拖垮保險行業的一根稻草。因此,有不少的保險業人士表示,既然基因檢測的信息與消費者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就應該披露給保險公司。
基因檢測,焉知非福
雖然保險業對基因檢測產生的信息沖擊憂心忡忡,但是還是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基因檢測的發展也可能成為行業發展的巨大機遇。瑞士再保險公司的Christoph Nabholz就表示,他們對癌癥或心血管疾病早期征兆的基因信息相當關注,因為這些信息可以更好的幫助維護公司壽險和健康險投保人,這能夠很好的降低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
南非健康保險公司Discovery也計劃為客戶繪制“基因地圖”,而Discovery的Jonathan Broomberg則表示,“基因地圖”繪制的關鍵點在于相關信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了解清楚了這些信息,可以給用戶提供醫療干預或生活方式從而改變可以減輕風險。
總體而言,對于保險公司管理自己的投保人,基因檢測還是有巨大價值的。
基因信息流向保險方已是大勢所趨
就當前政策而言,監管方還是傾向于保護消費者,并不強制消費者必須向保險公司披露自己的預測性基因檢測信息,但是落地的政策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而英國的保險業就正在計劃制定一個定期更新的基因信息使用禁令,禁令每三年一次更新,禁止相關保險公司使用投保人的預測性基因檢測信息來為自己牟利。而在美國,“遺傳信息非歧視法”(the 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禁止健康險公司使用基因信息牟利,但不對其他類型的保險做出限制。而事實上許多國家的保險公司現在都在為立法強制要求消費者披露預測性基因檢測信息搖旗吶喊。
監管的天平可以說完全傾向投保人,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針對于亨廷頓舞蹈癥的基因檢測,投保人如果做了這方面的檢測,再購買一份價值50萬歐元的人壽保險,會被要求必須向保險商披露相關的基因檢測信息。盡管如此,還是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實情況可能更加錯綜復雜。來自于保險業智庫日內瓦協會(Geneva Association)的Ronnie Klein表示,與亨廷頓舞蹈癥不同,大多數疾病產生與生活方式,環境,基因組合等多方面的因素相關。例如,雖然ApoE4基因增加了阿茨海默癥的風險,但是許多沒有這個基因變異的人也會得阿茨海默癥。
一些監管方如德國已經立法禁止直接針對消費者的基因檢測。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市場整體的趨勢,因為消費者仍然可以在國外做相關基因測試。
就像保險公司會詢問投保人家族疾病史一樣,獲得投保人相關的基因信息也將會成為例行公事的告知事項。畢竟在艾滋病血液檢測首次出現時,保險公司也擔心這會導致市場中的逆向選擇。監管方雖然認為基因信息作為個人的基本稟賦,不應該用來計算保費,但是認可其可以在保險條款中呈現。隨著基因檢測逐漸走向大眾化,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需要克服的類似上述的評估困境還有很多。
編輯點評
隨著觀念轉變和基因檢測成本的逐漸下降,基因檢測愈來愈被熟知與認可。對于保險公司管理自己的投保人,基因檢測還是有巨大價值的。隨著基因檢測逐漸走向大眾化,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呈現的隱患問題也會增多。
標簽:基因檢測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