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溫州市外貿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進出口總額達616.31億元,同比增長14.17%。盡管,我市前十大類出口商品全部實現同比增長,但是增幅超過20%的僅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兩大類。
數據分析顯示,過去半年我市機械設備出口同比實現22.57%的增幅,與出口額占到該大類近半的泵閥產業快速復蘇分不開。據溫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市泵閥出口額30.33億元,同比增長20.92%。
不僅如此,來自泵閥企業的信息顯示,泵閥產業國內市場也在快速回暖。可是,大部分泵閥企業坦言,這輪產業復蘇并未給他們帶來好日子。這是為什么?近日,記者對該行業展開一番調查。
為獲得訂單
有的企業不考慮利潤參與競標
泵閥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天然氣、化工等產業及城市管線領域。若沒有泵閥產品的應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不出來,汽柴油也到不了加油站,天然氣更送不到家。目前,石油、天然氣、化工等領域的開采與生產,基本上由大型國企掌控。據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文榮估算,溫州泵閥企業的國內訂單,有逾7成來自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幾家大型國企。
2009年至2014年間,國際油價一直在比較高的區間波動,石油、天然氣產業處于景氣周期,泵閥產業也在一個較好的增長期。隨著國際油價在2014年一路下行,泵閥產業也進入了低谷。過去30多個月里,這個產業一直處于負增長周期。
有企業人士透露,部分企業為獲得訂單,在參與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的公開采購招標中,報價往往只算上金屬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稅收、電費等幾個大項的成本,連基本的利潤都沒考慮。
實際上,由于油價不振,各大國企對泵閥產品不僅需求下降,也在控制采購成本,采取框架協議招標的方式,進一步壓低參與招標泵閥企業的報價。據了解,今年我市泵閥企業從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國企的中標價格,同類產品的中標價比兩年前已低了30%左右。
“目前,一些中小型泵閥企業為搶得訂單,相互殺價很厲害,不僅局限于普通產品,連中高端產品也已遭殃。”浙江派沃自控儀表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漢克說。該公司主要生產中高端的自動化控制閥門,一些老客戶經常被同行以低價搶走。
訂單增加了
可是仍沒多少利潤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部分在40美元至50美元間震蕩,行業景氣度有所回升。“從油價上看,泵閥行業開始走出周期底部,行業整體訂單量也在增加。”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會長、伯特利閥門集團董事長黃勝豐說。
走在甌北泵閥企業比較集中的五星工業區,即便是周末,不少閥門企業生產車間數碼車床仍在不停工作。多家泵閥企業負責人反映,今年上半年國內市場的訂單量增加了,但是他們并未賺到多少錢,因為訂單的利潤非常低,大部分訂單的凈利只有三五個百分點,部分訂單甚至不賺錢。
泵閥企業的訂單利潤單薄,除了與上游采購企業壓低采購價有關外,最大的問題是原材料漲價,泵閥的鑄造件與鍛造件也大幅漲價。
據相關企業計算,鋼、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泵閥鑄造件和鍛造件的材料成本每噸提高了1500元左右。實際上,鑄造件和鍛造件的價格漲幅已超過30%,另一個原因是由于我市從事鑄造件和鍛造件的企業以中小規模居多,不少企業在環保方面不符合國家要求,近兩年我市對高污染產業展開大力整治,不少鑄造件和鍛造件的生產企業被強制關停。來自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像甌北這個泵閥企業集聚地,從事鑄造件和鍛造件生產的企業僅剩百來家,已減少了6成左右。
缺少高精尖
泵閥企業只能搶搶普通訂單
當前,泵閥產業面臨的情況,業界歸納為“上壓下頂”,或者是“兩頭受氣”。
實際上,我市泵閥產業受制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化工領域的大型國企,主要是泵閥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只能在大眾化產品堆中“掙扎”,這樣自然會遭受同行更為激烈的“殺價”競爭。
相關泵閥企業負責人坦言,我市的泵閥產品出口已遍及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市場,但是這些市場的高端產品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同樣,國內市場的高端泵閥市場也大多被國外企業所包攬,像深海閥門、核電用閥門等。
王漢克透露,其研發的新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就高一些,而且利潤率也遠超普通產品,部分產品凈利能超過30%。據了解,像深海閥門、核電用閥門的利潤率更高,部分產品售價甚至是成本價的數倍。
我市閥門企業缺少高精尖產品,主要是因為泵閥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比較薄弱。早幾年,我市閥門產業的技術力量,主要依靠國有泵閥企業退休高工。然而,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這批技術骨干中,不少人的年紀已超70歲,無法再繼續為企業服務。
“不少泵閥企業不知道借助這些退休工程師,培養自己的技術骨干,導致目前出現高端技術人員的斷層。”一家中等規模的閥門企業負責人說。
黃勝豐的公司于10多年前開始培養技術人才,但他坦言,像他公司這樣做的甌北閥門企業并不多,因為培養的技術骨干有可能會被同行“挖角”。
目前,我市泵閥行業中能做高端產品的只有少數幾個企業,但因品牌知名度問題,市場的認可度并不高。
標簽:泵閥產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