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吉林省實施多項舉措,科學謀劃和全力推動
裝備制造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高端
裝備為引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由于主動順應經濟新常態,因此在宏觀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全省裝備
制造業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截止到去年末,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已達到63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423億元,首次超過石化產業,成為全省第三大支柱行業。
五年中,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亮點頻出。其中“長客股份”研發的地鐵、動車組和高鐵列車不但奔馳在全國各地,更風靡世界,美國、澳大利亞、巴西、伊朗……“長客股份”大單不斷,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這些“交鑰匙工程”如今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的金字招牌?!凹忠惶枴鄙虡I衛星亦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這既標志著我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在商業化和產業化發展上邁出重要一步,也標志著吉林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興產業已取得豐碩成果。
與此同時,該省智能裝備業也實現快速發展: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已批量生產,高端CMOS傳感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遠距離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實現產業化,“國遙博誠”公司更一舉挺近全國工業級無人機前三名,致使全省無人機行業僅去年實現產值就同比增長了81.7%。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除了高端裝備的創新突破,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傳統優勢也喜獲發展“第二春”:換熱和電氣設備、農機和能源裝備等過去的拳頭產業,通過五年來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也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醞釀著新的輝煌。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五年來吉林省傾力培育裝備制造業。主要是堅持以“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協同制造、服務制造”為發展方向,以軌道交通裝備、衛星及應用和國際產能合作、“專精特新”裝備研發及產業化為重點,科學規劃、引導和推動全行業發展,加快構建六大產業競爭優勢。即全力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建設,構建產業競爭絕對優勢;推動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構建產業競爭領先優勢;全力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構建產業競爭比較優勢;全力推動“專精特新”裝備發展,構建產業競爭特色優勢;全力推動精密儀器與裝備發展,構建產業競爭高端優勢;全力推動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構建產業競爭創新優勢。
鑒于此,近年來該省裝備制造業規模不斷壯大。在不包含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汽車的情況下,現已擁有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八大類95個小行業,規模以上企業859戶;全行業201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643億元,工業增加值6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2%和7.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0億元,利潤1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8%和9.3%,增速均明顯高于全省工業。
產業體系已經構建。以培育高端、提升傳統、打造特色、夯實基礎為主線,通過規劃布局、政策引導、項目拉動、精準調控等舉措,吉林省不斷強化支柱產業培育。目前全省軌道交通裝備業年產值已近400億元,成為產業龍頭;傳統裝備制造業中的換熱設備、農業機械、能源裝備、礦山機械及冶金設備、工程機械等通過持續技術改造,產業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基礎配套能力穩步提高。在此基礎上,四平艾斯克、遼源瑞意糧機等一批“專精特新”智能制造裝備企業也快速成長,成為細分市場領域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替代進口的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如今,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已基本形成了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為龍頭,以衛星及應用、通用航空、精密儀器與裝備為新動能,以換熱設備、電氣設備、農機裝備、能源裝備等傳統行業為支撐,一批“專精特新”裝備生產企業為特色的“吉林裝備”產業體系。
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主要體現在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公共技術研發中心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0個,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長客股份、長光衛星、艾斯克、合心機械等骨干企業研發投入達到年銷售額的3%以上,遠遠高于全省0.36%的平均水平;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光電編碼器、核島換熱器、智能禽類屠宰加工成套設備、全自動生化檢測分析設備等一批創新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質量品牌建設成效顯著,全省裝備制造業已擁有中國馳名商標9個、吉林省著名商標87個、吉林省名牌產品61個。四平市換熱器產業集群被列為國家區域品牌建設試點,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成為國家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
產業集聚規模顯現。全省已擁有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等8個產業集群、304戶企業,集群規模占產業比重為35%;擁有四平裝備制造(換熱設備)特色工業園區等10個省級特色工業園區;長春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園現已有研奧電器、城際軌道、路通-福伊特等56戶配套企業入駐,被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四平換熱器產業園區則成為國內集中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換熱設備產業基地,在所生產的多種產品中,僅板式換熱器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就高達到19.5%。(來源:化工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