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積極推進科研儀器共享工作,對儀器資源進行合理利用,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為此,相關省市積極響應號召,加速科研儀器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日前,四川甘孜州建立價值在10萬元及以上的單臺套科學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的制度,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液相色譜、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氣相色譜儀、純水/超純水一體化智能系統等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
現下,我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體系日益完善,開放程度和服務效益也逐漸提升。在科研儀器設施方面,《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深入實施,目前已建成統一開放的國家網絡管理平臺。
近日,國務院發文《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提出五個領域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特別指出,要促進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探索儀器設備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機制,對于財政資金購置的儀器設備,探索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社會化服務等多種方式。(科技部牽頭負責)。同時,強調進一步開放現有科研設施和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全社會范圍實現共享和轉化。(國家發展改革委、中科院、科技部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政策持續發力,促進科研儀器共享工作建設,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文件精神,山東省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服務工作,以創新券的形式加快推進山東省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與水平,激發了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此前,天津市打造“一區兩網三平臺” 建設,推動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按照做大“源頭”、完善“渠道”、疏導“末端”的思路,打造“互聯網+”科技資源線上線下共享服務網絡,推進眾創平臺、專業創新平臺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切實推動科技資源市場化、社會化、高效化開放共享,提升科技資源外溢效應。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指出,要加速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新時期,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工作應以增強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夯實科技創新物質基礎為主線,堅持“頂層設計、優化布局、重點建設、持續發展、分類推進、分級管理、創新機制、強化服務”的原則,全面推進科技基礎條件資源的建設與開放共享,力爭到2020年初步形成功能明確、布局合理、管理科學、運行高效、協同發展的科技基礎條件能力保障體系。
就目前來說,關于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還應持續發力,著力提高了大型科研儀器的使用率,避免了先進設備“買不起、摸不到”和“沉睡的科研儀器”之間的矛盾出現。關于儀器開放工作開展,還必須進一步完善相應的開放制度和開放平臺建設,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狀況,進行前期的試點工作。山東省采取的創新券的形式,也是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政策中的一大舉措,能夠有效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這一形式值得其他地區學習。
總的來說,加速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建設,實現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這對整個儀器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為此,相關工作還需持續推進。
標簽:科研儀器共享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