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4日,由IEEE主辦、中國科學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籌)承辦的第七屆“IEEE自動化、控制與智能系統中的網絡技術”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 technology i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IEEE-CYBER 2017)在美國夏威夷召開,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近3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大會主席、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籌)劉連慶研究員開幕式致辭
會議以大會報告、口頭報告和海報報告的方式展開。在大會報告階段,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地區的6位知名專家進行了專題報告,介紹了智能控制、機器人和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國內外最新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受邀作了主題為Smart Control System for Energy-intensive Equipment的大會報告,介紹了CPS框架下能源增強設備的智能控制系統仿真以及在工業制造上的成功應用,并進一步探討了智能控制系統的未來研究前景;ABB集團首席技術官Bazmi Huain受邀作了題為Digitalization in Utilities and Industries的大會報告,深入討論了
制造業和工業界的數字化操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并介紹了ABB公司的應對策略,其發布的Ability已經包含180多種應用;日本東北大學教授Kazuhiro Kosuge受邀作了題為Physical Human-Robot Interaction Dance Partner Robot and its Applications的大會報告,通過介紹兩款舞伴機器人探討了物理性人機交互問題,以及該問題在自動化工廠中協作機器人上的實際應用;德國產品服務有限公司工業4.0方向項目經理Kai Wollenweber 受邀作了題為Industrial IT Security-An essential basis for Industry 4.0的大會報告,介紹了信息安全問題在工業4.0方向的基礎性和重要性;美國肯塔基大學教授張裕明受邀作了題為Human-Robot Collabrative Cyber Physical System Based Learning of Human Welder Intelligences的大會報告,介紹了在學習人類焊接智能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針對該問題提出并設計了基于學習人類焊接智能的人機協同網絡物理系統;IEEE Fellow、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文榮受邀作了題為Intelligent Sensors for Cyber Physical Human Systems的大會報告,介紹了基于微米/納米/光學傳感器對幾種智能傳感平臺的開發,及其對從藥物研發到新穎互動技術和安全監測等諸多領域的CPHS應用的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柴天佑教授作大會報告
ABB首席技術官Bazmi Huain作大會報告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通過大會報告、分組討論會等形式展示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討了涵蓋網絡物理系統、網絡控制與自動化、網絡與機器人、物聯網與傳感器網絡等主題的前沿話題。
為深入了解各主要國家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最新規劃,大會特別邀請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專家,舉行了一場關于機器人和自動化國家計劃與發展的專題論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喻俊志(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三處流動項目主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RI 2.0項目主管、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Reid Simmons,德國產品服務有限公司工業4.0方向項目經理Kai Wollenweber,日本東北大學教授Kazuhiro Kosuge(原日本科學技術學會機器人方向資深主管)等四位專家介紹了所在國家的科學項目資助情況和發展規劃,與會者就各個國家發展的側重點、互補性以及可能的國際合作機會開展了熱烈討論。
IEEE-CYBER是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組織的系列國際會議,每年舉辦一次,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七屆。此次國際會議的舉辦,為海內外自動化、控制與機器人等智能系統領域的專家搭建了一個對話與分享的平臺,為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
制造業結合,促進“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及推動制造業的應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此次盛會也加深了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的交流和溝通,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原標題:IEEE-CYBER 2017國際會議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