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對準“三農”,明確指出,總結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自十七大提出探索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方向后,各省土地流轉加速,江蘇省更為典型。一面是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趨勢明顯,另一面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因此,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尤為迫切。
江蘇姜堰的農民夏春林、夏平是土地流轉隊伍中的一員,今年兩人共承包了800畝田地。往年一到夏日防治的關鍵時刻就焦慮。盛夏酷暑,雇人打藥不僅難度大、成本高,風險系數也大。而今年,這一擔憂不復存在,姜堰出現了一支統防統治的專業社會化服務隊伍,雷神空天植保無人機組提供的噴藥防治服務極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一難題。
植保無人機PK人工,優勢更明顯
江蘇省植保站所進行的一系列植保無人機田間試驗表明,相較于傳統的人工噴灑,植保無人機的實際效果并不差,而植保無人機最大的優勢還在于省時省力且安全系數高。
據雷神空天植保無人機組的相關人員介紹,植保無人機在效率、安全、環保、防治效果、成本等方面都明顯優于人工噴灑。相較人工每小時可完成2畝農藥噴灑的作業效率,現階段市場上使用的無人機每分鐘可完成1-2畝的農藥噴灑作業,是人工噴灑的30-60倍。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漸提升,以及土地的平整和規模化,無人機效率上的領先優勢會越來越大。
夏春林介紹,他今年承包了800畝土地,600畝由無人機噴灑。“比人工噴灑省心很多,莊稼整個季的包出去,由植保公司把握病蟲害防治時間以及配藥事宜,專業的植保無人機服務團隊負責噴灑操作,我們只需要在作業前給田里放點水就好,連地里都不用去,也不用像以前一樣起早貪黑往地里趕。”
更讓夏春林稱心的是,無人機噴藥更為經濟。在地頭,夏春林算了一筆經濟賬:“現在不需要購買植保無人機設備,只需要購買服務就行。算下來,包括農藥在內每畝地花費只需要140元!而按照目前市場現狀,人工短缺、費用較高,再加上購置農藥、器械等項目,成本并不低。勞心勞力,還要承擔人工中毒的風險。”
植保無人機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據農業部數據統計,2015年底,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且大部分用作演示;2016年6月,我國農用無人機保有量已達到4890架,部分農用無人機已經承擔起了農業植保作業的任務。
目前市面上較為主流的植保無人機,如大疆、極飛、雷神空天等技術都已趨向成熟,耐用效率好、植保效率高,能節約50%的農藥和90%的用水量,環保污染少,節省資源成本、性價比高。不僅如此,很多植保無人機具備斷點巡航功能,當藥箱沒藥或電池電力不足時,可自動記錄和定位前次噴藥斷點,避免重噴、漏噴,防止燒苗等危害。
標簽:植保無人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