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高溫天,不僅讓更多的市民多了“宅”在家里的理由,催生了電商業務量的增長,也給生鮮電商帶來不小的“烤”驗。生鮮線上交易平臺作為電商的行業中的特殊品類,對供應鏈、冷鏈物流、倉儲等各個環節都有更高的要求。連日來的40℃的高溫天氣讓各家生鮮電商在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的同時,也在冷鏈的保鮮方案上加大技術支持。而像京東、蘇寧、騰訊這樣的電商大佬更是利用自身的產業鏈優勢,整合平臺資源,在確保產品品質、注重提升服務的同時,推動了整個電商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個事例,凸顯生鮮電商三伏天的用心服務
7月24日下午2點多,家住玄武區鐘靈街東景花園的王先生通過小六美鮮生鮮電商平臺購買了25公斤大米和一個水果禮盒,并在下單時特別備注:希望4點鐘前能收到貨。看到訂單后,倉儲部門第一時間配送完畢。派送員小張在攝氏40多度的高溫下駕駛專用冷鏈配送車,直奔中山門外。在規定的時間里,將新鮮的水果禮盒和大米,送到了王先生的手中。
“三伏天里,像這樣的事例,可以說小六美鮮每天都在上演。”小六美鮮首席品牌官雷默介紹,作為主營水果、海鮮、肉類預包裝食品等的B2C生鮮平臺,小六美鮮始終堅持原產地貨源直采,價格更實惠。與此同時,同城3+3配送服務,即3分鐘出貨、3小時送達,也讓不少消費者在盛夏季節對小六美鮮情有獨鐘,近期訂單增幅超過50%。
同樣是主打各類進口水果、水產鮮肉等,天貓生鮮的交易量在這個三伏天也顯著增長。京東到家和每日優鮮則分別突出1小時和2小時送貨上門的配送速度,以飽滿的姿態,迎接三伏天的大“烤”。
兩大難題,推動各生鮮品牌優化保鮮方案
為了讓王先生們在三伏天收到保質保量的生鮮快遞,對于電商企業來說,背后要付出多少,王先生們并不知道。
“高溫季節,生鮮快遞面臨兩大難題。”蘇寧易購集團超市公司進口食品經營中心總經理李振介紹,常溫天氣下,一些冷凍商品需在零下5度甚至18度的環境下運輸。高溫天會加速商品外包裝溫度的上升,如果還是沿用常規包裝,冷凍產品就很容易化凍、流水。
另一難題,則是客戶收貨時間。配送員將生鮮商品送到指定地址后,發現客戶不在家而讓物業代收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取貨間隔時間較長,難免會影響商品質量,這也是業界普遍的難題。
對此,眾多生鮮線上銷售平臺各自通過增加抗溫材料數量、增加冷鏈車、縮短物流環節、將門店改為臨時倉儲平臺等手段應對高溫挑戰。李振透露,在商品包裝上,蘇寧會增加冰袋,使用更抗高溫的材料;在倉儲方面,著力縮短各環節的損耗;在運輸方面,今夏蘇寧再次增加冷鏈車的投放,確保讓消費者拿到更新鮮的產品。
京東到家相關負責人給記者介紹了一套高效的末端冷鏈配送管理方案。據悉,沃爾瑪現與京東到家實現聯動,完善了從上游農產品生產到消費者餐桌的全程冷鏈無縫對接。在啟動末端配送前,京東到家會在沃爾瑪門店冷藏庫設立“網購商品專用區”,嚴格規定冷藏、冷凍商品揀貨流程、時間要求,以及儲藏配送溫度標準等。在此基礎上,借助專門開發的冷藏保鮮袋,通過京東到家強大的即時配送能力,保證訂單在1小時內送達用戶手中,最大程度減少商品新鮮度在配送過程中的折損。
即將推出水果等生鮮配送服務的良品鋪子,相關負責人劉后松也透露,將以門店為小型倉儲作為生鮮產品的中轉站,外賣平臺將直接從門店取貨,半小時左右即可送貨到家,從而有效減少損耗。
多個巨頭,引領生鮮電商行業品牌重組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生鮮消費在家庭消費中的比重逐步攀升。與此同時,記者采訪中也了解到,近些年,一大批創業公司角逐生鮮電商戰場,但不少品牌如曇花一現。相關統計顯示,2016年以來,已有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多家生鮮電商平臺陸續倒閉。
生鮮電商平臺為何難做?不同于普通的日用百貨,生鮮商品更易損壞,供貨、冷鏈物流、末端配送等任何一個環節都直接決定著消費體驗,而這些都需大量成本投入,這逐漸讓生鮮電商的角逐慢慢成為巨頭的“角斗場”。
近年來,蘇寧大手筆投資易果生鮮,騰訊千萬美元投資每日優鮮,京東7000萬美元投資天天果園,百度投資我買網……巨頭入局,讓生鮮電商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生鮮電商行業將會出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大的生鮮電商品牌將會進一步取得優勢,而中小型電商涉足生鮮存活的機會越來越低。(來源:食品機械行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