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美國本土的高端制造業持續回歸

作者: 2017年08月07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特朗普再放大招,對外宣稱庫克將要在美國建設三座big,big,big的工廠。目前蘋果公司暫未對此進行評論,但美國各大權威媒體聲稱:這更可能只是特朗普的幻想!原因是蘋果公司從未建設、運營過工廠!蘋果產品的零件均是

   特朗普再放大招,對外宣稱庫克將要在美國建設三座big,big,big的工廠。目前蘋果公司暫未對此進行評論,但美國各大權威媒體聲稱:這更可能只是特朗普的幻想!原因是蘋果公司從未建設、運營過工廠!蘋果產品的零件均是在其亞洲的代工廠加工制作的。

 
  其中蘋果最大的代工伙伴,就是富士康集團。富士康宣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設液晶面板工廠,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此前富士康和其子公司夏普,一直在美國選址,準備建三座大型工廠,生產面板和大屏電視。雖然這些產品和蘋果沾不上邊,但鑒于蘋果和富士康的關系,不少評論人士認為是“外行”的特朗普會錯意,把富士康的舉動當成了蘋果在履行建廠承諾。
 
  一場制造業遷徙
 
  無論蘋果設廠是否確有其事,美國本土的高端制造業,確實在特朗普政府的召喚下,持續回歸。
 
  這些年來,美國工業生產機器人技術發展不斷成熟,頁巖氣技術帶來使得能源價格降低,外加上特朗普總統上任以來振興美國制造業,在全美范圍內開展“MadeinAmerica”周,此消彼長下,不少之前在海外建廠的公司開始回歸美國,掀起一陣制造業遷美潮。
 
  英特爾(Intel)宣布,未來3-4年將投資7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的錢德勒設立半導體工廠,生產先進的七納米芯片。
 
  IBM也像特朗普示好,準備在未來四年內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增添2.5萬個新的工作崗位。
 
  惠普將部分商用臺式機、EliteBook系列商用筆記本和所有工作站,都搬回美國工廠生產。
 
  老牌巨頭通用電氣(以下簡稱GE),時隔50年,又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再設新工廠,將冰箱冷凍室生產線從墨西哥搬回美國本土。為此GE獲得肯塔基州和路易斯維爾市共3700萬美元的獎勵,以及聯邦政府2480萬美元的減稅。
 
  惠爾浦(Whirlpool)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克里弗蘭開設了新的工廠。該公司的KitchenAid牌手持式攪拌器,在美國進行組裝。
 
  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生產廠卡特彼勒(CAT)也將整機組裝業務從墨西哥遷回了美國本土。
 
  除此之外,韓國巨頭三星也在上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3.8億美元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Newberry市設立工廠,生產高端家電。而中國企業,除了富士康、福耀玻璃、科爾集團,以及2014年的在美國開廠的山東泉林宏康包裝科技公司以外,輪胎行業里的青島麒麟、佳通等等也紛紛開始在美國選址。
 
  企業遷美,原因何在?
 
  中國制造廠商紛紛在美國選址建廠,是海外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的一種,簡稱FDI。FDI一般分為橫向與縱向,前者將整套加工流程平移居海外,實現本地化,比如雀巢在全球194個國家的447家加工廠。而縱向FDI一般由于各地生產要素成本的不同,在海外采用代工廠模式,將加工流程打散、細分給海外供應商,比如耐克、英特爾、蘋果的代工模式。二者背后的驅動力,均是制造業工廠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當企業決定在海外投資建設FDI時,往往是為了規避出口時產生的運輸成本、關稅等等。特朗普上位后所持有的“反全球化”傾向,使得中美關稅提高至45%,雙邊貿易銳減50%(華爾街見聞)。對于中國制造業,出口美國成本的飆升,使得FDI成為了相對便宜的出海方式。
 
  其實若干年前,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實施“重振美國工業”的戰略,并設立了很多獎勵計劃和鼓勵措施,重點發展美國制作業。回顧歷史,中國企業對于美國的境外投資金額也是從2014年開始飆升。
 
  特朗普對本土企業的稅改方案,也在鼓勵這一制造業回美浪潮。特朗普欲將企業所得稅從35%降到15%,降低了在美國設立工廠的稅收成本。而對于美國企業的海外分公司,特朗普為了鼓勵海外資金回流,促進企業在美國境內再投資,特朗普對于在海外子公司的累積利潤提取回國一次性只收取10%的稅。蘋果、Alphabet、微軟、思科和甲骨文在海外共擁有約4880億美元的現金。按照特朗普的新稅率計算,他們將節省大約1220億美元的稅收。
 
  從生產角度來說,在出口成本上升的前提下,“美國制造”越發顯現出其優勢。2015年,浙江的科爾集團在美國南卡州開設紡織廠,現已在美國雇傭了200多位全職員工。雖然美國工人的工薪往往是中國工人的2倍,但美國的電費比中國便宜一半,燃油價格也便宜1/4左右。對于科爾集團而言,每噸的紡織品相較美國而言節省了25%的花費。
 
  從市場角度來說,中國人是“明日的消費者”,美國人則是“當下的買家”。中國企業在美國本地設立工廠,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外消費者的習慣、心理,更加靠近西方市場,做出快速響應;同時在美國本土制造,對產品庫存要求較低,有利于節約交通、倉儲成本等。
 
  誰來?誰不來?
 
  重資產的企業(CapitalIntensive):來
 
  紡織、化工、造紙、包裝、汽車制造、科技制造等等。這些企業均為重資產的企業,需要大工廠、大庫房、大原材料等等。以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和富士康為例,他們已經開始遷美的步伐了。
 
  重人工的企業(LaborIntensive):不來
 
  以人工為主的衣服、玩具廠等,短時間內不會遷美。即便中國的勞務薪資不斷提升,但相對于美國而言還是低很多,對于重人工的企業,將工廠留在海外仍然可以節約成本。除此之外,中國服裝業在過去幾十年里所積累的生產水平、流程化、一體化等等,是美國在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大多數美國工人也沒有中國工人生產的技能。
 
  企業在美國的水土不服
 
  美國設立工廠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面臨諸多困境。福耀玻璃今年在美國有諸多“水土不服”的事情發生,中美文化的差異對于海外的中國企業,產生了極高的溝通成本。其實,美國工廠很難像中國工廠那般的“高效”。中國工人平均每年工作2200小時,而美國人只工作1790小時。在中國工廠抱怨美國工人懶惰、事多的同時,美國工人在抱怨中國老板的苛刻。
 
  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巨頭而言,大多數美國工人在技能上壓根不合格。為了更好地培訓美國工人適應中國的工作模式,學習相應的制造技能,中國企業就不得不外派國內員工去美國培訓美國工人。但這些外派的人在美國往往又會遇到簽證的問題。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制造業如服裝等等,美國缺少像中國那樣成熟的制造業生態。一些中國企業來到美國需要重新構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和流水線。對于美國而言,若要邀請更多的海外企業遷美,也許他們需要做中國幾十年前做過的事情:成立經濟特區、提升制造業基礎設施、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資本環境等等。
 
  巨頭遷美下的中國戰略
 
  對世界頭號生產制作業大國中國而言,中國制造企業在美國建廠,美國制造業回美,并不代表它們會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上文提到的CAT,在將部分生產線從墨西哥遷移到美國時,仍將繼續加大其在中國的投資,建新工廠、提升產能。
 
  在外匯管控日趨嚴格的今天,國家對企業在海外從事體育、娛樂、房地產業投資等,都從資金領域進行了管控。但對制造業出海探索升級之路,如福耀玻璃、美的等,卻并未干預。
 
  中國要想繼續在國際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關鍵在于自身的創造力、制造實力和工業化程度的增強。中國政府早有準備,相繼提出“工匠精神”、中國制造2025等,各地政府也在產業升級上做文章。所以,MadeInChina并不會變成MadeInAmerica,而是Chinese-MadeinAmerica。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高端制造業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