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能源局近日印發《吉林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優化電源結構,合理控制電源項目建設節奏。按就地消納與輸出相結合,集中與分散并舉的原則,適度發展風電。“十三五”期間將新增風電裝機規模105萬千瓦。到2020 年電力裝機總容量達到3648.8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55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9.5%。
一直以來,吉林省風電發展面臨較大困境,受冬季供熱和調峰影響,“棄風”現象比較突出。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第一季度并網運行情況顯示,吉林省棄風率達44%。
針對此現狀,《規劃》明確,適度有序開發風電。繼續推進吉林省西部已規劃風電場的續建項目,擴大風電清潔供暖規模,實施風電制氫等風電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同時,加快推進扎魯特—青州等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提高風電消納規模,積極推進富余電力消納。
《規劃》指出,要推進電源結構優化升級。圍繞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按集中與分散并舉的原則,因地制宜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煤電結構。在長春、吉林、延邊中東部地區統籌考慮風能資源、接入條件、用電負荷等情況,加大分散式風電接入規模。穩步推進西部地區已規劃風電場的續建項目,依托洮南、長嶺500千伏變電站的相繼投入運行,擴大洮南、長嶺風電接入規模。擴大風電清潔供暖規模,實施風電制氫示范等風電綜合利用工程。
通過推進智慧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能力。鼓勵利用風、光、水、煤等資源組合優勢,開展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一體化運行示范。重點在白城、吉林、松原等具備開展多能互補條件的地區推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建設。
為緩解冬季供熱造成的風電消納難題,《規劃》提出,本著先易后難、逐步推開的原則,在學校、公共建筑、小鍋爐替代等方面采用電能清潔供暖,在風電富余地區合理推廣采用蓄熱式電鍋爐的電采暖方式,提高對棄風電力的消納能力;通過對電熱膜、地源熱泵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電采暖在吉林省城鎮化進程中的應用。
與此同時,推進能源技術革命創新和風電裝備產業升級。加快燃煤與生物質耦合發電關鍵技術、高效太陽能發電、大容量風電技術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雙向互動智能計量技術應用,到2020年,實現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全覆蓋。以吉林明陽、華銳風電、三一電氣等風電整機龍頭企業為依托,采取有力措施,增強風電設備主機和關鍵配套件的創新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提高1.5-3兆瓦主機產量。支持中材科技、大安晨飛、國電吉林通力等風機葉片、零部件制造企業力爭穩產上產。 (朱晨)
(來源:重大技術裝備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