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分行業分種類明確禁止洋垃圾入境時間表。其中,方案明確提出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24固體廢物入境;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
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緩解原料不足,我國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并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體系。然而,在重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以及利益驅使下,洋垃圾非法入境問題屢禁不絕,嚴重危害民眾身體健康與生態環境安全。
鑒于此,國家加大碼力全面封殺“洋垃圾”。同在7月,環保部啟動了為期一月的“打擊進口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活動”。隨后,據環保部消息,7月20日,我國已向WTO提交文件,明確在年底之前,將緊急禁止4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
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對外公布,大聲對洋垃圾說“不”。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管理,并列明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從具體措施來看,方案明確,2017年7月底前,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紡織廢料、釩渣等品種;完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制度,取消貿易單位代理進口。
在實施原則上,實施方案明確要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堅持穩妥推進、分類施策,堅持協調配合、狠抓落實,嚴格固體廢物進口管理。通過持續加強對固體廢物進口、運輸、利用等各環節的監管,全方位發力。
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負責人表示,在方案執行中,將根據環境風險、產業發展現狀等因素,分行業分種類制定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的時間表,分批分類調整進口管理目錄。
據《澎湃新聞》報道,按照方案進度要求,環保部近期將對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做出一系列調整:修訂并加嚴現行的《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制定印發《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完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制度以及增加固體廢物鑒別單位數量。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在“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下,提出了完善堵住洋垃圾進口的監管制度、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提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水平等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重中之重是,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加大全過程監管力度、全面整治固體廢物集散地、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國際合作機制、開拓新的再生資源渠道等。對此,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中表示,準確領會掌握上述幾方面的主要內容,是實施好、落實好該方案的前提。
在禁止洋垃圾入境的同時,方案還提出要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升國內固體廢物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補齊國內資源缺口;提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到2020年,將國內固體廢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億噸提高到3.5億噸;并鼓勵和支持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開展非木纖維造紙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