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安全如何保障,如何實時監測水質的安全可能是全球最為關注的問題。近日,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肯那根校區的科研團隊就攻克了這個難題,借助3D打印技術研發了水質檢測器,用以檢測飲用水的品質。 據了解,該研發團隊是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院長MinaHoorfar教授親自帶領,研發的3D打印水質檢測器可對任何水域地點的水源進行實時監測,以降低如大腸埃希氏菌的感染的水源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現在的水質監測只能采取定期手動檢測的方式,這樣測試結果就受制于采樣頻率,并且有極大地疾病爆發可能性。因為傳統的水質監測探測器造價極高并且穩定性不足,所以不能實時部署于整個水域來進行檢測。”據MinaHoorfar教授介紹,“而采用3D打印技術研發的水質監測器不僅可以實時監測,而且極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因此,這項3D打印水質檢測器的研發,對于未來水質檢測方面解決現有的那些需要通過人力手動定期檢測而不能實時監控的檢測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整個3D打印水質探測器的制作過程是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高新熱流體實驗室中制作完成,探測器被設計為無線操作模式,并且可以在任何水壓及溫度下來讀取水質信息。除此之外,每一個探測器都可以進行獨立工作,這樣就可以保證水域里任何一個探測器出現問題卻不影響其它探測器的正常工作。 此外,與傳統的定時采樣方式相比,現在這款3D打印水質探測器工作方式的連續性極大提高了水質安全監測的水平。并且這款探測器因其制造簡單體積小的特點,不僅僅是在開放性水域,甚至在家庭用水系統當中都可以安裝,從方方面面來提升安全生活品質。 編輯點評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數字技術材料打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制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漸用于一些產品的直接制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3D打印的應用范圍會越來越大。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