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人類已經生產了83億噸塑料,其中的大部分成了廢棄物,被置于垃圾填埋場或散落在自然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問題不容忽視。研究人員呼吁,應對塑料產品使用和廢棄物管理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想想在某些情況下使用塑料是否必要。
這項由美國佐治亞大學、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和海洋教育協會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對全球所有塑料制品的生產、使用和最終命運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收集了各種工業樹脂、纖維和添加劑的生產統計數據,并根據產品類型和用途對數據進行了整合。
數據顯示,1950年全球塑料產量是200萬噸,而到了2015年則增加至4億噸,這一產量超過了除水泥、鋼鐵外的任何一種人造材料。而在人類生產的共83億噸塑料中,已有63億噸塑料徹底成為廢棄物。這些廢棄的塑料制品中,只有9%被回收,另有12%被焚燒處理,剩余79%的廢棄塑料則深埋在垃圾填埋場或在自然環境中累積。而塑料的生產步伐并沒有放緩的跡象,按照目前趨勢,到2050年,全球將有大約120億噸塑料垃圾。
分析表明,與主要用于建筑的水泥、鋼鐵至少會有幾十年的使用壽命不同,塑料的最大市場是包裝,大多數產品都是一次性的,用后即廢。研究人員指出,有一半的塑料制品在4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變成了廢物。
大多數的塑料不會被生物降解,它們可能會存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其造成的白色污染問題不容忽視。此前該研究小組研究顯示,僅在2010年就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研究人員呼吁,人類應認真思考所使用的材料和廢棄物的管理問題,雖然在某些領域塑料必不可少,沒有必要將之徹底清除出市場,但對如何使用塑料應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來源:化工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