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會議】近日,“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環境變化(DBAR-ENVI)工作組啟動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奧運園區順利召開。
來自中國、美國、阿聯酋、法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等十余個國家的40余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包括工作組會議和學術研討會兩部分,旨在正式啟動DBAR環境變化工作組,推動DBAR科學計劃框架下的環境變化研究工作,形成“一帶一路”環境變化國際合作機制,探討合作研究的重點領域,為“一帶一路”地區的全球環境變化應對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DBAR國際科學計劃主席郭華東院士致辭并為環境變化工作組聯合主席李新武研究員、賈根鎖研究員以及Howard Epstein教授頒發證書。
他指出,在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科學理念與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建設數字“一帶一路”具有重要意義。
DBAR環境變化工作組的成立將有效聚集“一帶一路”環境變化監測相關學者共同參與DBAR計劃,通過促進科學與政府決策之間的聯系,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在環境變化領域的科學實踐。
遙感地球所副所長張兵研究員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遙感地球所在環境變化研究方面的進展、優勢和科學引領作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蔣南青博士、美國弗吉尼亞大學Howard Epstein教授、遙感地球所李新武研究員、法國雷恩第一大學Laurent Ferro-Famil教授、印度克什米爾大學Irfan Rashid博士、迪拜扎耶德大學James Terry教授等以環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DBAR陸地生態系統環境變化問題等“一帶一路”環境變化為主題,從不同研究領域或區域角度介紹了相關研究進展和成果。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賈根鎖研究員主持了DBAR環境變化工作組會議,并就工作組對DBAR科學規劃的貢獻、工作組工作機制、年度主要活動等進行了討論。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是一項以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分享數據、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對地觀測和地球大數據領域的開創性國際計劃。2016年5月由我國科學家倡議發起,并得到20余個國際組織、國際計劃和國家的支持和響應。
(原標題:“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環境變化工作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