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電站鍋爐安全閥應用導則(三)
8安全閥的現場校驗與調整
8.1 安全閥的現場校驗。
8.1.1 鍋爐安裝和大修完畢及安全閥經檢修后,都應校驗安全閥的整定壓力。
8.1.2 帶電磁力或其他輔助操作機構的安全閥,除進行機械校驗外,還應做電氣回路的遠方操作試驗及自動回路壓力繼電器的操作試驗。
8. 2 電站安全閥的現場校驗方法一般采用在線熱態校驗,可分為用專門儀器〔安全閥在線定壓儀)校驗和升壓實跳校驗。升壓實跳校驗由于工作環境惡劣,起跳次數多,會帶來密封面的損壞、噪聲污染和校驗時的安全性等問題。
8.2.1 純機械彈簧式安全閥及碟形彈簧安全閥可使用安全閥在線定壓儀進行校驗調整。校驗調整可以在機組啟動或帶負荷運行的過程中(一般在60%~80%額定壓力下)進行。
8.2.2 首次經安全閥在線定壓儀調整后的安全閥,應對最低起跳值的安全閥進行實際起跳復核,經復核,誤差值在表5規定的整定壓力偏差以內時,其他使用安全閥在線定壓儀校驗的安全閥可不必做實跳試驗。
8. 2.3 使用的安全閥在線定壓儀應保證與實跳值的誤差在允許的范圍內,并具有數據自動記錄和處理功能,避免人為判斷因素帶來的誤差。安全閥定壓儀與被測安全閥應具有定的安全距離。
8.2.4 安全閥在線定壓儀所配的壓力傳感器和力值傳感器應定期校驗。
8.3 在役電站鍋爐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每一個小修周期應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校驗或排放試驗。各類壓力容器的安全閥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排放試驗或在線校驗。
8.4 安全閥一經校驗合格就應加鎖或加鉛封,并在鍋爐技術登錄簿或壓力容器技術檔案中記錄。
9 安全閥的安裝和其他要求
9.1 安全閥應按制造廠提供的安裝使用說明書進行安裝。
9.2 安全閥應垂直安裝,并盡可能靠近被保護的系統使其進口支管短而直。當安全閥裝于一個進口支管上時,該支管的通道最小截面積應不小于安全閥進口截面積,同時進口支管中的壓降應不超過整定壓力的3%或最大允許啟閉壓差的1/3,在安全閥與汽包、集箱之間不得裝有閥門或取用蒸汽的引出管。
9.3 如果幾個安全閥同時裝設在一個與汽包或聯箱直通的總管上時,則此管流通截面積應大于與其相連的所有安全閥最小流通截面積總和的1.25倍。
9.4 安全閥應裝設通到室外的排汽管,排汽管及其附件(包括消聲器)不能影響該安全閥的正確動作:
排汽管底部以及有可能產生凝結水情況的管道最低點(包括閥體)應裝有疏水管(應安全接地)或有效的疏水裝置。在排汽管和疏水管上不允許裝設閥門。
每只安全閥最好有單獨的排汽管,并且應當盡可能短,以避免對安全閥和管道產生過大的應力。如果必須裝設排汽總管,其尺寸不得使所產生的背壓超過制造廠推薦的數值,同時還應有條件進行檢查和清洗。
排汽管的固定方式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正確的位置,避免由于熱膨脹或排汽反作用力而影響安全閥正確動作。無論冷態或熱態都不得有任何來自排汽管的外力施加到安全閥上,排汽管本身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安全閥排汽管的熱膨脹以及反作用力的計算可參照ASME B31.1
若安全閥的排放管與有壓力的容器或管網相連,則安全閥的調整和尺寸選擇必須保證即使在最高背壓下(一般為后接容器或管網壓力的1.1倍)也能及時地開始排汽和達到要求的排量(在這種情況下,制造廠應給出在保證安全閥正常工作和達到規定排量下的排放背莊與進口壓力的極限比值)。9.5對動力控制安全周,在控制回路中的管道應盡可能短些,布置應有利于管道內介質的流動,必須防止控制管路中積聚凝結水及控制管路的結凍,管道應有15%的傾斜度,以排除凝結水。
脈沖式安全閥接入沖量的導管應保溫,導管上的閥門全開后,以及脈沖管上的疏水開度經調整后,都應有防止誤開(閉)的措施,導管內徑不得小于15mm壓縮空氣控制的氣室式安全閥必須配有可靠的除油、除濕供氣系統及可靠的控制電源,確保正常連續地供給壓縮空氣。
9.6 在寒冷地區,對安全閥的閥體、管道和消聲器等應采取防凍措施。
9.7 杠桿式安全閥上應各有防止重錘自行移動的裝置和限制杠桿越位的導架,彈簧式安全閥要有防止隨便擰動調整螺絲的裝置。
9. 8 安全閥應有防止人員燙傷的防護裝置。
9.9 安全閥的制造廠應提供其主要零部件的材料清單及必要的備件,包括:
a)閥體、閥座(噴嘴)、閥瓣、閥瓣座(或反沖盤)、導向套、彈簧、閥桿、調節圈、調整螺桿等材料清單及易損件備品。
b)調整閥瓣的提升扳手,及其對外部調節機構(如調節整定壓力的調整螺桿以及調節超過壓力和啟閉壓差的調節圈等)進行封鎖的手段等。
9.10 安全閥所用的關鍵備件,應由原制造廠提供〔包括噴嘴(閥座)、閥瓣、閥瓣座、閥芯、異向套、閥桿、調節圈和彈簧等〕。
10 安全閥的標志、銘牌
10.1 安全閥閥體上的標志至少應有下列內容:
a)公稱通徑(DN);
b)公稱壓力,MPa;
C)閥體材料代號;
d)制造廠名或商標;
e)指明介質流動方向的箭頭。
10.2 安全閥銘牌至少應有下列內容:
a)產品型號;
b)公稱通徑,mm
c)整定壓力,MPa;
d)啟閉壓差,%;
e)工作溫度(閥門設計的極限工作溫度),℃;
f)標明基準流體(空氣用G蒸汽用S、水用L表示)的額定排量或額定排量系數,kg/h(%);
g)排放面積或流道直徑,mm2(mm):
h)開啟高度(升程),mm
i)制造廠名:
」)制造日期:
k)出廠編號。
過熱修正系數見表A.l
表A.1 過熱修正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亞臨界流動下的理論排量修正系數Kb
亞臨界流動下的理論排量修正系數見表B.l
表B.1 亞臨界流動下的理論排量修正系數Kb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