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王選曾經說道,我們走過了很多彎路,企業的創業者和經營者對此都要深刻地反思。加快推進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服務市場化發展,凸顯檢驗檢測認證的國家質量基礎地位,顯然離不開對檢驗檢測機構存在問題的深入反思與發展剖析。
相關統計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為33235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較2015年增長14.73%。無獨有偶,CNAS公布的一組數據表明,在全國受承認的9000家認證認可機構中,認證機構159家,實驗室8389家,檢驗機構已達476家。由此可見,檢驗檢測市場“小颶風”正在形成。然而只有反省自身錯誤,方可謀求長遠而持久的發展。
外部環境困難與挑戰重重
第三方檢驗檢測鑒定機構目前面臨著諸多困難。新興業態沖擊、國際政治影響。實體業的業績不斷下滑,造成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的委托量銳減,而互聯網電商門檻相對較低,很多商家無需提供檢測報告即可在各大平臺銷售;歐美政治動蕩,經濟政策調整,導致2017年上半年比2016年同期委托量下滑5%;韓日作為第三方檢驗機構的第二大市場,日韓低迷的經濟,對委托量的影響相當顯著。
檢測機構主體缺乏核心競爭力
在產業實力方面,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成為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然檢驗檢測機構競爭力仍存在提升空間。統計數據顯示,人數規模為100人以下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達到96%,絕大多數檢驗檢測機構屬于小微型企業。從服務區域來看,有80.3%的檢驗檢測機構僅為本省區域內的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具有典型的“本地化”特征。從專利數量來看,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擁有有效專利32692件,平均每家機構不足1件。這表明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方面存在不足,整體競爭力還存在提升空間。
如何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發展
“市場化、一體化”是檢驗檢測認證切實發展的大勢所趨。從目前國內、外知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互動合作來看,有戰略眼光的大品牌機構,都在尋求強強聯合的發展模式。品牌、技術、資質、市場,仍是在新形勢下使檢驗檢測認證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因此,多元一體化發展是保證市場競爭綜合實力的關鍵。
“增值化、定制化”是檢驗檢測認證核心價值的具體體現。企業帶著產品去做檢測、認證,付出的成本當然需要得到一份提供品質保障的證明,同時也更希望這份證明能夠帶來企業、產品、品牌價值的提升。這種增值對于雙方都是有價值和有效的,是同步與協調發展的。“有效”的檢測認證是要“滿足需求”的檢測、認證。檢驗檢測認證的創新發展,能夠與生產制造企業聯合定制開發檢測認證項目,就是解決這個“有效”的重要途徑。
“品牌化、國際化”是檢驗檢測認證做強做大的根本目標。檢驗檢測認證的品牌總是會與制造業品牌相生相長,優質產品與優質檢測認證的聯合將是一對“雙贏”的關系。行政束縛削弱、融資體系完善,兼并收購、合資合作的擴張方式就是檢驗檢測認證逐步走向國際市場,擁有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手段。
“綠色化、信息化”是檢驗檢測認證應當直面的全新機遇。綠色產品體系整合將直接服務并作用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加之“綠色”標識作為良好銜接檢測認證與產品的媒介,可以大大推進企業品牌與認證服務品牌的強強聯合,從而催生精致產品、高端檢測認證的涌現。
當下“互聯網+”釋放產業新動能,對檢測檢驗機構市場、品牌、增值等做以積極的輔助,同時順應新時代趨勢、迎合市場應用訴求,利用智能化來完善檢驗檢測認證能力,實現在線檢測、在線監測,減少物流和人員成本,減少人為判斷與干預,將更大的提升檢驗檢測認證的信用保障能力。毋庸諱言,檢驗檢測認證亟待開發的新領域,掌握科研、標準、檢測、認證的先發優勢,才將有立足之地。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