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以前夏天一刮南風,村里都是油氈紙的味兒,今年終于沒啦。”7月13日,北京順義區李橋鎮村民晁先生感嘆,現在環境變好了。
北京順義區副區長吳耀新介紹,該區建立719個高精度、便攜式空氣質量監測小微站,搭建覆蓋全區所有村、社區的監測網絡,劃定高污染值片區,并通過網格化管理,上半年就整治5536處污染源,清除54個污染片區。
小微監測站指引精準治污
每天上午,李橋鎮環保科科長王春雨和14位同事,都會在微信群里收到一張區環保監測站發布的“污染高值點位圖”,圖中以紫色、粉色、黃色等色塊,標注出嚴重超排、長期超排、一般超排等區域。
支撐這一點位圖的,是設置在李橋鎮轄區的34個區級空氣質量監測小微站。今年,順義區新建了600個這樣的監測小微站,加上此前設立的119個,總量達到719個,全面覆蓋轄區25個鄉鎮、街道,531個村和社區。
本周一早晨,王春雨發現,“污染高值點位圖”顯示,李橋鎮一處區域變成紫色了。不用王春雨安排,環保監察隊員立即根據圖中顯示的經緯度趕去查看。
“現場是一個新建停車場,”王春雨介紹,這個停車場剛剛開放,地面沒有硬化,由于有大量車輛穿梭,輪胎帶起揚塵,導致污染物濃度上升。監察隊員了解情況后,鎮環保科要求停車場經營者每隔一小時灑水一次抑塵;由于建立大型停車場不符合當地規劃,環保科要求經營方15天內撤離。
經過不斷治理,李橋鎮內的污染源數量逐步下降。PM2.5均值濃度從去年四季度的135微克/立方米,降低至上個月的44微克/立方米。村民吳曉紅說,以前冬天有煤煙味,出門我得戴口罩,夏天晚上有混雜油漆的味兒,睡覺不敢開窗戶,經過治理,這些情況都沒有了。
順義區副區長吳耀新介紹,今年上半年,順義已累計清除54個污染片區,整治5536處污染源。
清理散亂污企業4455家
因首都機場坐落在境內,天竺鎮被稱作“國門第一鎮”。作為鎮里兩條主要道路之一,離鎮政府不遠的府前二街由于管轄問題,街道的一側低端業態無序聚集,私搭亂建達200多處,侵街占道現象泛濫,治安隱患也比較突出。今年5月,天竺鎮接管了府前二街所在的薛大人莊村,開啟了整改工作。
“這3.5萬平方米土地將全部綠化。”13日中午,天竺鎮鎮長楊登科在街邊介紹,6月上旬和中旬,區鎮兩級用8天時間,取締無證照經營及小散亂污企業185家,拆除了224宗私搭亂建。
目前,這條街道的一側已經完全被清理出來,幾輛運輸車正在將適宜綠化的泥土鋪設到這片土地上。
“我們腳下就是雨水管,以前旁邊洗車行、小飯店直接把污水排進去。”楊登科說,這樣的小店還有不少,如果不進行整治,就會污染河流。
除了修草坪,府前二街1.6公里長路段,相接的天竺東路1.5公里長路段、小王辛莊南路600米長路段,都將進行整修,到9月初就將完成,通行環境將大大改善。
據順義區副區長吳耀新介紹,到6月底,今年該區納入市級清理整治任務的54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銷賬。同時,順義區對“散亂污”企業進行摸底排查,納入臺賬企業有6988家,目前已完成清理整治4455家。
(原文標題:順義設719個空氣質量監測小微站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