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中環保兩極分化現象亟待解決,落后企業噸鋼排放量達先進企業的十倍。”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8日在北京表示。
李新創在當天召開的2017(第八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作上述表述。他指出,盡管中國有寶鋼、太鋼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標桿企業,但中國鋼鐵企業間的 環保水平差距較為明顯,“先進企業環保設施噸鋼運行成本約180元(人民幣,下同),而中國鋼鐵行業環保設施平均噸鋼運行成本約80元,這容易造成‘劣幣 驅逐良幣’,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從而拉低整個鋼鐵行業水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相應措施。”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鋼材消費量成直線快速上漲,在2014年達到歷史峰值7.02億噸,但2015年,中國鋼材消費量下降至6.64億噸,同比下降5.4%,成為自1996年以來首次下降,這一年被業界稱為“寒冬年”。
2016 年,在汽車、基建和房地產的拉動下,鋼材消費量雖略顯暖意。但李新創認為,中國鋼鐵行業今后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快速增長。“盡管中國鋼鐵行業進入‘減量發展 階段’,但仍有很多出路,那就是創新發展。中國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全行業來說都是一個機遇。”
李新創認為,在減量發展階段下,綠色化是鋼鐵行業需要突破的第一關。
近十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在綠色發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李新創認為,“中國能源體系仍維持高碳發展特征,且短期內不會得到大的改變”。他指出,中國節能降耗工作不時出現較大幅度反彈、環保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固廢實際利用率尚有待提升,低碳發展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簽署了《巴黎協定》,作出了節能減排的目標承諾,而美國的退出,則意味著中國將在未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李新創表示,鋼鐵工業占 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在應對氣候變化中舉足輕重,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全國碳交易統一市場,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費強度雙重考核,進一步收嚴 排放標準,鋼鐵企業實現技術高效化、管理精益化、結構清潔低碳化、資源循環化和實施標準化。(來源:中國新聞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