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會議】近日,第三屆激光和離子束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暨物電學院“研究生人文教育與學術交流月”系列高水平學術專題講座在電子科技大學沙河校區舉行。
來自美國、英國、新西蘭、新加坡和中國的80多名代表與會。會議邀請新西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Wei Gao教授,英國諾森比亞大學Richard Yongqing Fu教授,美國新奧爾良大學Weilie Zhou教授、北德克薩斯大學Jincheng Du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Weimin Huang教授等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7場專題報告。報告由學院祖小濤教授主持。
本次研討會講座專家引領了國際上核科學、強輻射科學及相關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前沿和最新發展趨勢,并與包括電子科技大學在內的國內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有實質性合作。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所的專家代表了我國在強激光和核技術領域的研究水平。
專題講座和研討內容涉及凝聚態物理學、光學、材料科學、激光工程、核技術及應用等學科領域,包括高功率激光和高能粒子束在凝聚態材料中的應用,包含基礎理論、計算機模擬、材料改性和加工等相關問題,以及應用于激光和粒子束的先進功能材料、結構材料,如具備特殊光學性質的納米薄膜、各種新型納米結構、三維納米陣列及其在能源、電子、傳感、探測、驅動等領域的應用。
會上,專家們分別介紹了最新的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進展。其中,與強激光相關的學術報告主要針對激光驅動慣性約束核聚變裝置,以我國正在建造的神光-III裝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凝聚態材料相關物理問題為背景,結合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和法國LMJ裝置現狀,以裝置的負載能力提升為目的開展研討。專家們的研討內容涉及裝置中大量使用的KDP晶體、熔石英、釹玻璃、化學膜等主要光學材料,探討材料的激光損傷行為以及激光負載能力提升方法和技術,包括激光損傷物理機制和損傷規律、靜態/動態酸刻蝕、激光老化處理、激光損傷修復、離子束表面老化處理和微修形、磁流變拋光、金剛石飛切等材料相關的物理問題和最新技術,以及聚變裝置真空系統的潔凈控制、微量甚至痕量顆粒/有機污染物對于光學元器件的激光負載能力的影響規律、污染物高靈敏度(高達pg/mm2量級)聲表面波傳感器檢測方法、污染物激光清洗等技術相關的物理問題。
與離子束相關的學術報告主要針對核反應堆結構材料和核廢料處理包殼材料的輻照效應、輻照損傷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涉及國內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鋯合金、不銹鋼、鋁合金、各種抗輻照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涂層材料,分析它們在各種高能輻射環境下,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能變化的物理機制和規律。
各位學者從自己的學術研究領域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學術的樂趣,從宏觀到微觀,從毫米到納米,從模擬到實驗,講述了自己的科研旅程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和解決方案,激發同學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講座結束后,主持人特別留出提問環節,讓大家有機會與專家學者們面對面交流,同學們就學習科研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向各位學者進行了請教。
專家們借由此次研討會大的平臺,分享了各自研究團隊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大家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互動交流之后,祖小濤教授對本次來訪的海外專家表示衷心感謝并向他們分別頒發了榮譽證書。
(原文標題:第三屆激光和離子束與材料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在我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