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外媒報道,東芝公司目前開發出新型氫氣傳感器,完成了氫氣傳感器的創新。
該新型氫氣傳感器與傳統氫傳感器相比,該新型氫氣傳感器探測速度相當,但消耗功率不到傳統氫傳感器的1%。
新型傳感器是基于東芝自主研發的微電化學系統(MEMS)結構,使用鈀基金屬玻璃實現快速探測和低功率消耗。據悉,該傳感器可以在半導體生產線上制造,實現低成本大批量生產。該技術的相關細節于6月20日在臺灣舉行的2017年傳感器國際會議上發布。
此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氫能社會,氫能相關科技近幾年發展迅猛。然而,氫氣的可燃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旦泄露需要立即探測到。目前常規的氫氣探測器內部需要加熱以探測氫氣,因而消耗功率較高。此外,為了實現氫氣探測器的快速響應,內部的加熱器需要頻繁啟動,進一步增加了所需消耗的功率。
東芝集團目前開發了基于傳統MEMS結構并配以鈀基金屬玻璃的新型探測器,實現了氫氣探測所要求的快速響應和低能耗。因為其內部不需要頻繁加熱,該探測器的消耗功率在100μW左右,不到傳統氫氣探測器消耗功率的1%。
鈀是常見的儲氫材料,但需要較長的時間與氫氣結合,同時在釋放氫氣時需要熱量。采用非晶態鈀基金屬合金代替傳統鈀金屬,可以更為有效地抑制氫鍵結合并實現在幾秒內探測氫氣,這一探測時間與傳統的傳感器探測時間相近。新型傳感器可以在半導體生產線上制造,許多傳感器可以集成在一塊晶片上,使得低成本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
東芝集團未來會繼續發展并精簡傳感器結構、優化工藝流程,最終在2020年滿足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需求,如用于燃料電池車、加氫站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