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馬尼拉海溝是太平洋最主要的地震帶,6月下旬,我國在南海馬尼拉海溝平行線上,首次同時布放兩套海嘯浮標,形成海嘯監測“雙保險”。這標志著我國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的建成。
技術人員正在吊放海嘯浮標下水
兩套海嘯浮標分別布放在南海的海嘯監測預定站位,站位水深4000米左右,目前運行正常。浮標的水下單元采用了新技術,監測精度較以往有顯著提高,最小能監測到因海嘯造成的5毫米海平面抬升。一旦發生由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浮標可監測到極微弱的波動,會立即通過衛星,實時將數據傳送到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浮標數據接收中心和國家海嘯預警中心,有望為我國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周邊沿海國家贏得2小時左右的預警和疏散時間。
這兩套海嘯浮標是第四代多功能集成浮標系統,擁有水文氣象觀測等多項功能,浮標標體、錨系均在國內自主設計生產,既降低成本又便于維護。浮標依托我國北斗衛星通訊系統,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兩套海嘯浮標與其他近岸水文氣象觀測浮標和通訊網絡等,共同構成了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
2016年3月16日,列席全國兩會的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曾在經過“部長通道”時表示,經過聯合國批準,中國正在建立南海海嘯預警中心,這兩套海嘯浮標正是我國海嘯監測預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承擔著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的任務,是我國推動周邊海洋合作,履行國際職責和義務,深入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機構。此次兩套浮標的布放,對我國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成員的職責和義務、為南海沿海地區提供防災減災公益服務具有重大意義。
(原文標題:我國建成南海海嘯浮標監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