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最新鋼鐵行業PMI指數,6月份該指數定為54.1%,較上月小幅回落0.7個百分點,但繼續處于擴張區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主要分項指數當中,新訂單指數從高位回落2.1個百分點,是影響綜合鋼鐵PMI指數回落的主要原因。
就在一個月之前,鋼廠接到的新訂單指數大幅回升超過10個百分點,成為推動當月鋼鐵PMI指數回升至54.8%,創下一年新高的主要因素。
西本新干線分析師邱躍成表示,6份國內處于高溫多雨的傳統消費淡季,工程施工有所放緩,加之鋼價大跌,終端用戶及中間商均觀望情緒濃厚。
不過,來自機構的分析認為,現在供給側改革已經進入尾聲,也意味著市場環境將發生變化,鋼鐵市場或將在下半年出現轉折。
行業景氣度維持高位
雖較5月份有些回調,但鋼鐵PMI指數在50%的榮枯線之上,反映出鋼企生產并未受到太大影響,而且6月還是傳統需求淡季。
6 月份,鋼鐵行業生產指數為58.6%,較5月份上升0.4個百分點。與生產相關的采購活動則出現一定的縮減,本月鋼鐵行業采購量指數為52.3%,較上月 降低2.7個百分點;原材料進口指數為50.5%,較上月下降3.2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指數下降2.2個百分點至48%。
雖然只有生產指數有所上升,但邱躍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以上四個指數變化來看,由于鋼鐵企業利潤處于高位,鋼廠生產積極性進一步提高。
來自市場機構西本新干線的最新監測顯示,若按當期成本計算,螺紋鋼盈利約930元/噸左右,熱卷盈利800元/噸左右。
當前鋼廠利潤整體維持高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利潤總額達1053.1億元,同比增長93.5%。
在利潤的刺激下,鋼企的生產熱情也得到釋放。據中鋼協統計,2017年6月上旬會員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85.93萬噸,旬環比增加9.54萬噸,增幅5.41%;全國預估日均產量235.89萬噸,旬環比增加9.19萬噸。
當前行業景氣度依然高位,分析師弭澎琦說,除了鋼廠生產熱情的高漲,社會庫存的下降也說明有需求的拉動。
據中鋼協數據顯示,截止6月上旬末,會員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272.34萬噸,旬環比減少7.59萬噸,降幅為0.59%;較5月上旬末減少96.06萬噸,降幅7.02%。
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全國鋼材市場庫存增加57萬噸,鋼廠庫存減少148萬噸,市場庫存和鋼廠庫存合計較去年同期減少91萬噸,而上月為增加71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鋼鐵行業新訂單指數回落至58.4%,較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仍然處于高位。6月份鋼廠接單因季節性影響有所回落,但整體銷售情況依然良好。
對此,邱躍成表示,當前的產業鏈庫存整體得到明顯消化,顯示鋼廠產銷銜接較為順暢,行業景氣度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鋼市下半年或現轉折
在2017年過半之際,鋼鐵PMI雖然小幅回調,但依然在50%榮枯線上的表現,或許也為鋼市下半年走勢定下一個不錯的基調。
截至6月29日,西本鋼材指數收在3780元/噸,較上月末大幅下跌170元/噸,月環比跌幅為4.3%,較去年同期價格上漲1480元/噸,同比漲幅為64.35%。
在弭澎琦看來,雖然近期鋼價出現向下調整,但相比于去年同期已有明顯漲幅,這也得益于鋼鐵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讓供需關系日趨平衡。
2016年2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具體要求,其目標是,從2016年開始,要用5年的時間,實現再壓減1-1.5億噸鋼鐵產能的任務。
6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鋼鐵行業去產能完成情況,截止5月底,全國已經完成了4239萬噸的粗鋼產能壓減任務,5000萬噸的年度目標任務完成了84%。
在王國清看來,2016年各省市自身報批的鋼鐵去產能任務高達9000萬噸,實際完成了6500萬噸,剩余的任務基本都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因此使得今年的去產能任務完成得更快。
據統計,從去年到目前為止,鋼鐵行業已經完成了超過1億噸的去產能任務,到年底,就算今年任務不再超標,整體去產能任務也將完成1.15億噸。
根據3-5年完成1.4億噸鋼鐵產能壓減任務,到明年只剩下2500萬噸的產能需要去除,也就是說,鋼鐵行業的去產能任務或已進入尾聲。
對此,王國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后續的去產能很可能在明年就將全部完成,因此,行業將進入“后去產能”時代。
天津友發鋼管集團副總裁韓衛東認為,供給側改革是從去年到目前為止支撐行情的最重要因素,盡管市場有波動,但下跌時間不會太長,很快會反彈,并且反彈經常創下新高,這就是去產能所帶來的好處。
在韓衛東看來,市場很有可能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轉折,但不會馬上發生根本轉變,而是會有較長時間的一個緩沖期,未來市場將圍繞鋼鐵行業的合理利潤來發展。(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