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機器換人”破解浙江茶業用工難題

作者: 2017年06月27日 來源:中華機械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年來,浙江省茶產業“機器換人”成效顯著,為浙江省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浙江茶葉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為此,促進茶業機械化水平是破解難題關鍵。目前,浙江省已配備全自動成套茶葉加工
  近年來,浙江省茶產業“機器換人”成效顯著,為浙江省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浙江茶葉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為此,促進茶業機械化水平是破解難題關鍵。目前,浙江省已配備全自動成套茶葉加工生產線194條,除名優茶采摘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作業。
  日前,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浙江省圓滿落幕,這一展會將永久落戶浙江,這充分體現了浙江省在全國茶產業中的重要地位。茶香要飄得遠,需要茶機來幫忙。近年來浙江省茶產業“機器換人”成效顯著,為浙江省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勞動力短缺讓人頭疼
  在浙江,茶葉是十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是180多萬茶農的重要經濟來源。同時,茶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用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茶產業提升壯大的重要因子。“名優茶采摘全部需要依靠人工,現在農村干活的人越來越少,有的時候茶葉采摘不完,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部分茶葉老掉。”開化縣菊蓮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菊蓮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筆者。對于有著多年種茶經驗的夏菊蓮來說,每到采茶時節都會因為用工問題而頭疼。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離開世世代代經營的土地,來到城市尋找就業機會,所以,在城市建設愈發繁榮的背后,是農村勞動力的大量流失。夏菊蓮所頭疼的問題是當前農村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茶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來說,勞動力缺乏無疑是致命的。“總體上來說,目前茶葉生產勞動力是缺乏的,現在我們茶園用的基本上是農村的留守人員,遇到茶忙時節,就只能去外地雇人。”開化縣名茶開發公司總經理姚東無奈地表示,“茶園發展面臨的問題不僅是用工難,還有用工貴。”他說,茶園按照每個勞動力作業量和熟練度不同發工資,每個人的價格在150-300元不等,這對于用工量極大的茶園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機械化是破解難題關鍵
  “農村勞動力大量減少對于浙江省茶葉產業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毋庸置疑,機械化是破解當前這個難題的關鍵。”省農機局局長王建偉表示,近年來,浙江省高度重視茶葉產業“機器換人”工作,將現代農機裝備引入傳統茶葉生產,為茶葉生產加足馬力。“我們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的導向作用,提高茶葉種植戶購買和使用機械的積極性,不斷擴大茶機裝備的應用和普及,浙江省每年依托購機補貼政策新增各類茶機裝備3萬臺(套)左右。”
  去年浙江省被農業部列為全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創建省后,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工作,啟動實施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通過打造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樣板,帶動全省農業機械化水平整體提升。“作為浙江省重要農業產業之一,也是機械化基礎比較好的產業,茶葉是我們打造‘機器換人’示范樣板的重點。目前全省已確定首批29個茶葉‘機器換人’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并計劃于‘十三五’期間創建5個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王建偉說。
  經過不懈努力,浙江省茶產業的“機器換人”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省農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茶機裝備總量達43.3萬臺套,同比 2010年增長了53%。不僅量上實現了快速的增長,茶機裝備的性能層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茶葉加工機械逐步從單臺機械小規模作業向成套流水線設備自動化、不落地作業轉變,大幅提高了茶葉生產加工規模化、清潔化水平。目前,浙江省已配備全自動成套茶葉加工生產線194條。茶葉生產方式實現了以人力為主的粗放式作業向機械化為主的高效作業的跨越,大宗茶類修剪和采摘機械化水平近90%,名優茶機制率達95%,除名優茶采摘外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作業。
  機械化讓更多種茶人得實惠
  紹興御茶村茶葉有限公司所經營的萬畝茶園就是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先行者和受益者。前些天,御茶村生產的各類茶產品在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亮相,“我們公司主要以生產抹茶等茶葉加工品為主,產品基本上銷往國內外知名飲料連鎖企業,這次公司帶到茶博會上的產品廣受好評。”御茶村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呂閏強自豪地說。在這份自豪的背后離不開機械化的功勞。據呂閏強介紹,像他們這種做茶葉深加工產品的公司,有自己的茶葉生產基地,所以機械化生產分為茶園和工廠生產線兩個部分,工廠加工流水線都是機械作業,關鍵是實現茶園的機械化。“茶園的機械化作業主要包括茶樹修剪、中耕、防蟲、采茶等幾個環節,在沒有機械的時候,這些環節的作業都需要人工來完成。從2000年開始,我們茶園逐步使用機械代替人工,一方面是考慮到成本,人工成本高,而且在勞動力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熟練的員工也非常難找;另外一方面,茶葉生產方面的機械也日益成熟,國家對農業機械的推介力度很大,對購買采茶設備都有補貼。”呂閏強表示,在機械化的帶動支持下,現在御茶村茶園效益可以達到每畝1.5萬元。
  體會到機械化好處的不只御茶村一家,開化縣名茶開發公司主要以生產、加工、銷售名茶為主,其生產的“開化龍頂”品質優良,多次獲得國內外名優產品稱號,出口海外。據了解,像“開化龍頂”這種名茶主要選取茶樹頂端的嫩芽制成,因此,在采摘環節仍舊以人工為主。那么他們是怎么嘗到機械化甜頭的呢?“一方面,在茶園修剪、除草等環節,我們以使用機械為主;另一方面,在茶葉加工環節我們公司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不僅減少了用工人員,還保證了作業的清潔化和連續化。”姚東表示,“另外,除了前期生產的極品茶葉采摘使用人工以外,后期的中低檔茶葉都可以使用機械采摘。”
      看到了機械化的好處,夏菊蓮也坐不住了,在農村勞動力極其缺乏的今天,機械化是唯一出路。“在剛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上,我相中了一臺機械,集茶葉采摘、深耕、修剪等功能為一體,但是價格太高了,要60多萬元。”夏菊蓮遺憾地說,“不過,今年我打算種植一片適宜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茶園,全部按照全程機械化作業的規范進行建設,現在,我們購買那臺機器還有些難度,但是,我不想等我買得起機器的時候,機器開不進茶園。”
      茶產業“機器換人”尚有提升空間
      作為產茶大省,浙江省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對此,王建偉表示,未來將重點在增量提質、抓點拓面和科技創新上下功夫。增量提質,即在繼續保持茶機裝備總量穩中有增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茶機裝備更新換代,重點推廣自動化成套茶葉加工生產線等高質高效機械裝備。抓點拓面,即深入實施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加快打造一批茶葉產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示范鄉鎮(園區)、示范縣。科技創新,即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和農機產學研推協同創新,進一步推進適合機械化作業的標準茶園建設,不斷研發創新適應當地茶產業發展需求實際的茶機裝備,加快解決“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問題。目前,浙江省已經率先在全國建立農機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首批提出的56個研發產品中就有4個是茶機裝備,包括乘坐式采茶機、茶葉加工在線水分檢測裝置、鮮葉分級機、茶葉清洗與表面去水機械等。
      相信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大背景下,浙江茶將乘著東風,通過機械化的助力,讓茶香傳播得更遠。(來源:食品機械行業網)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