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海省科技廳獲悉,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年產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獲得重大突破,項目實現了高鎂鋰比鹵水鎂鋰分離和高效提鋰,可生產合格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對實現察爾汗鹽湖鋰資源綜合利用、打造千億元鋰電產業具有積極意義。
據新華社6月22日報道,地處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蘊藏有豐富的鉀、鈉、鎂、鋰等資源。其中氯化鉀儲量5.4億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7%;氯化鎂、氯化鋰、氯化鈉儲量分別為16.5億噸、1200萬噸左右、426.2億噸,均占全國首位。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技術管理科科長楊小波介紹,長期以來,企業鉀肥生產取得多項進展,鹽湖提鉀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鉀肥生產中每年排放2億立方米鋰離子濃度較高的鹵水原料液也有很大價值,再加上當前鋰在高能電池、航空航天、核聚變發電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因此,通過技術攻關從鹽湖鹵水中提取出鋰并生產電池級碳酸鋰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是世界性難題。2010年,青海引進國外技術實現了高鎂低鋰型鹵水中提取鋰鹽,2015年企業已穩定生產工業級碳酸鋰約3700噸?!睏钚〔ㄕf,但市場需求最大的是鋰離子電池,電池級碳酸鋰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科技攻關必須轉向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的方向。
為此,青?!澳戤a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于2013年立項,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通過攻克高壓反滲透裝置、高效蒸發濃縮、氯化鋰母液精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將含鋰溶液濃縮至原來的10倍左右,進行鎂鋰分離濃縮技術的優化組合,實現了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產品的目標。
項目開展以來,一系列先進技術連續穩定運行,企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3億元,利潤1.3億元。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的評審專家表示,相關技術成果攻克了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工藝這一世界級技術難題,對于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具有決定性意義,也為青海未來生產更高品質的碳酸鋰產品及其他鋰產品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化工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