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6月21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土壤污染防治有關情況。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司長邱啟文在會上表示,環保部在首批啟動14個試點項目的基礎上,將指導各地新啟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此外,還將指導地方編制完成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
從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可持續環境修復大會”上獲悉,《土壤污染防治法》可望于“比我們預料的時間更快一些”出臺,“目前,全國人大環資委正在加快這項工作”。
新修訂土壤污染防治法望加快出臺 2017年將成政策爆發年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玉鎖在會上表示,“土十條”發布后,國家正在加快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工作。“順利的話,經過全國人大的審議,新修訂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可能會比我們預料的時間更快一點出臺。”
2017年在業界被稱為“土壤修復環境政策爆發年”。繼國家發布“土十條”之后,全國31個省份均相繼發布了地區的“土十條”。
“環保部也正積極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比如《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正在跟農業部一起積極作出臺前的準備,《工礦企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正在組織制定。所以,一些相關的管理辦法也有了具體的時間表。”林玉鎖說。
“區別于治理大氣和水的思路,土壤的修復不能僅僅是達標,而是安全利用,把安全隱患、風險控制到最低。”林玉鎖說,在很多的時候,土壤的治理和修復并不是簡單地啟動一個工程,建立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的基礎性工作顯得更加重要。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離不開涵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治理與修復工程設計和施工等環節的成熟產業鏈,我們期待在這一領域形成若干綜合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和一批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環保部土壤環境管理司司長邱啟文說。
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透露,高能環境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政策研究及標準制定,以此助推行業的發展。高能環境已參與7項中國環境保護協會發布的土壤場地修復行業技術或產品的標準制定工作。
“高能環境注重技術提升,特別是在環境修復領域,高能環境與國際國內有關研發機構建立戰略合作,與美國TRS公司共同成立了環境修復合資公司,促進中國環境修復技術整體提升。”李衛國說。
根據國土部、發改委今年初聯合印發的《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中提出的“十三五”期間土地整治目標,將確保建成4億畝高標準農田,力爭建成6億畝,全國基本農田整治率達到60%;補充耕地2000萬畝,改造中低等耕地2億畝左右;整理農村建設用地600萬畝;改造開發600萬畝城鎮低效用地。
業內人士此前曾指出,如果全部實現規劃所確定的各項目標,至少需投入資金1.7萬億元。
編輯點評
作為環境污染三大源頭之一的“土壤污染”,我國環保部在加緊環境監測、環保法制、環境治理的基礎之上,采取具有針對性、強制性、目的性的土壤污染防治,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技術、人力,也需要我國建立健全環境監測體系和法律法規。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