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消息,國家電網公司自6月17日0:00至23日24:00,將連續7天合計168小時內,全部以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供應青海全省用電。青海省電力公司總經理全生明說:“此舉在全國尚屬首次,對于推動我國能源轉型、促進清潔能源持續健康發展和高效利用意義重大。”
據國網青海電力調控中心負荷預測數據顯示,6月17日至23日,青海省日均用電量1.75億千瓦時,日均用電負荷720萬千瓦,最高用電負荷750萬千瓦。在此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全部以太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供應全省用電。其中,78.3%的電力供應來自水力,21.7%的電力供應來自新能源。
資料圖: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員工檢驗光伏電廠
青海水電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重要的區域能源接續基地。“十二五”以來,青海光伏以平均每年100萬千瓦的速度有序增長,年均增速達58%。
截至今年5月底,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2345萬千瓦。青海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韓悌介紹說,“水電和光伏已經成為青海電網第一、二大電源,這種電源結構為國家電網公司嘗試對一個省份以全部清潔能源供電提供了可能。全部清潔能源供電、實現用電零排放,有助于推動青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也與青海省第十八屆青洽會‘開放合作、綠色發展’主題非常貼近。”據了解,葡萄牙電網曾實現107小時全清潔能源供電。相比而言,本次青海電網全部清潔能源供電具有供電時間更長、光伏發電比例高、供電難度更大的特點。
為保障供電期間電網安全穩定,國家電網公司多方聯動,做了大量精細的前期準備工作。供電期間,青海省內用電負荷全部由省內水電和新能源提供,不足部分外購西北區域內新能源電量進行補充,保證新能源電量比例不低于20%。其間,火電電量全部通過市場交易方式送出,大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源資源的優勢得到充分驗證。
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創建綠色能源示范省,重點規劃建設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根據規劃,到2025年青海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100萬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中東部輸送清潔電量1100億千瓦時,可替代原煤近5000萬噸,對于優化中東部地區能源結構、保障電力供應,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具有顯著作用。
資料圖:青海茶卡風電機組
另據《青海日報》今年5月報道,青海是一個資源大省,“十二五”期間,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以服務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己任,針對青海電網“兩頭薄弱”實際,不斷加快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步伐,相繼建成青藏直流聯網、750千伏青新聯網等一批重大輸變電工程,在青海境內形成東西750千伏雙鏈式結構主網網架,330千伏為支撐的環網結構,110千伏電網鏈式供電格局,大電網供電能力與質量顯著提升,骨干網架結構得以優化。截至目前,青海電網東部以4回750千伏線路與甘肅電網相連,西部以2回750千伏線路經甘肅沙洲與新疆聯網,南部以1回±400千伏直流與西藏聯網,“西電東送”通道輸送能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8億元,其中電網投資7.97億元。“今年,國家將我省規劃為風電開發綠色區域,年內規劃風電120萬千瓦,加上在建、新建光伏100萬千瓦,預計年底新能源規模將達到976萬千瓦,電網調峰及消納壓力進一步加大。”據公司發展部主任李海峰介紹,為積極融入全國特高壓電網,青海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開始加快規劃前期工作,計劃6月份配合國網經研院完成海南藏族自治州特高壓直流預可研。做好特高壓8項專題成果梳理匯總,并在后期規劃、可研工作中有效應用。
青海境內水力資源豐富,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等大河均發源于此。青海境內目前有龍羊峽(128萬千瓦),拉西瓦(420萬千瓦),李家峽(200萬千瓦),公伯峽(150萬千瓦)等大型水電站,小一些的水電站有積石峽(102萬千瓦)、松巴峽、直崗拉卡等,另外,還有大量分散在各支流的小型水電站。
資料圖:龍羊峽水電站
附:青海省內現有光伏電廠一覽表(數據來自2017年4月份青海電網“兩個細則”考核補償情況)
(點擊放大)
附2:青海省內已建成的主要風電場(截至2016年12月)
(來源:中國工業網)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