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每日先驅報》6月8日報道,近日法國訥韋爾市建起了一座特殊的“紀念碑”——太陽能樹,在經歷5月歐洲中部地區的異常高溫之后,表達當地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環境的渴望。
太陽能樹的結構并不復雜,大小枝干都是由金屬制成。它沒有自然樹木的枝葉,但卻有可調節方向的太陽能電池板。電池板安裝在金屬分支的頂端,能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白天儲電,并通過USB接口提供充電功能。等到黃昏時分,太陽能樹又能自動開啟LED節能燈,發揮照明作用。
近年來,許多國家在加速消耗礦石燃料,全球經濟繁榮發展的光輝史上布滿了碳的“足跡”,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不良影響卻被掩蓋。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倡導民眾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非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污染現狀急需改變。
然而,改變很難,根本的改變需要從心態開始,人類社會正在進行從非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階段,這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成功。在印度,歷屆政府經過幾十年努力推廣可再生能源,都沒有成功。為了減緩氣候變化,城市需要更全面的環保模式,需要一種比現有創新更加創新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它既能符合人們的心意,又能讓人們自愿遵循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消息,太陽能樹的靈感起源于以色列。2014年,以色列發明家邁克爾·拉斯里打造出世界上第一棵太陽能樹。它能帶來“樹蔭”,轉化電能,枝干裝有USB插座,冷卻公園的噴泉飲用水,同時還能提供無線網絡。
如今法國城市中也有了太陽能樹的身影,它非常像一棵真正的樹,但卻能通過電腦編程來轉動電池板,從而保持板面靈活,始終面向著太陽。電池板的擺放采用了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排列方式,保證太陽能樹盡可能獲得充足陽光,產生足夠電量。
研究者表示,太陽能樹不僅能用于街道照明,還適用于工業供電系統。由于安裝維護便利,它也能安裝在遠離電網的偏遠地區,以及需要光源的停車場或街道。由于它能轉化并儲蓄電能,與電網連接后還能將電力輸送到需要的地方。此外,可再生能源項目一直面臨土地短缺的問題,而太陽能樹所占據的空間最少,同時還能產生大量可再生的清潔電力。它不僅符合人類環境改造學的要求,還能補充屋頂太陽能系統。
今年6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這給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蒙上了一層陰影。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環保領域都需要一個更好的發電方式,讓普通居民能負擔得起,并具備成為產能主流的優勢。太陽能樹作為小工具的一種,已在世界上十幾個城市被采用,有望填補這一空缺。
(來源:中國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