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召開標準件行業規范提升工作調度會
標準件行業作為永年傳統產業之一,經過50多年的發展,年總體規模產量達到289萬噸,產值189億元,占全國市場額的45%以上。但由于普遍單體規模小、部分企業工藝落后、污染環境、手續不全等行業“瓶頸”日益突出,一些無證排污企業被列入“散亂污”清零整治的重點,已經到了不整治不可、不提升不行的生死攸關時刻。為進一步推進永年區標準件產業上檔升級,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經永年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對全區所有標準件企業開展集中整治和規范提升,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按照“淘汰取締一批、規范提升一批、入園進區一批、高端引進一批、整合新建一批”的原則,通過嚴把新建企業準入關,對現有標準件企業進行關停取締、整合提升,科學合理規劃標準件產業布局,完善產業園區建設,加大環保設施投入,切實提高企業檔次,達到清潔生產目標,徹底解決標準件行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以短期的“陣痛”換取我區標準件產業綠色發展、長足發展,切實改善我區環境質量,實現建設“美麗永年、經濟強區”的戰略目標。
整治范圍
全區范圍內污染排放不達標、土地、環保、稅務、工商、質監、安監等手續不全的,涉酸、涉煤、涉氣的,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產業布局規劃、生產設備(或工藝)落后的,以及治理無望的標準件生產、加工企業。
規范提升標準、實施步驟
一、完善環保手續
標準件企業必須具備辦理環評手續的前置條件:
1.標準件生產企業必須是在工商局注冊的生產類企業且是一般納稅人。
2.發改部門出具的備案文件;
3.土地部門出具的可以用于建設的土地宗地情況說明;
4.規劃部門出具的符合規劃意見;
5.項目位置不在村莊、居民區、學校等敏感點內;
6.具有有資質單位編制的環評文件。
標準件企業按照環評要求健全防污設施,并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后,可辦理排污許可證。
二、滿足工藝設備要求
1.設備選型嚴格遵守國家《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
2.生產設備采用低能耗高產值的多工位自動生產設備,嚴禁使用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
3.涉及電鍍、熱鍍、酸洗、煮黑及發藍等涉及表面處理工藝的項目必須進入專業的表面處理園區。
三、達到環保整治標準
1.冷鐓、機加工、調質車間(電加熱連續式網帶托輥爐生產線)等處理工序等設備上方必須設置集氣罩,廢氣必須經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油霧分離器處理后外排,并達到《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標準》(DB13/2322-2016)排放限值要求。
2.調質車間(天然氣網帶托輥爐生產線)必須同時滿足國家和河北省工業爐窯地方標準。
3.冷鐓、機加工等設備下方設接油盤,采用機油過濾系統確保機油循環使用,嚴防油滴直接滴落地面。
4.冷鐓、機加工等產生的少量廢機油和機油渣,嚴格按照危險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集中收集后用耐腐蝕的容器暫時儲存,必須設置專門的危廢臨時儲存間,該臨時儲存間必須采取防淋、防滲、防自燃、防自爆等環保措施,必須分類收集,各危廢包裝外應貼上相應的標簽。
5.所有標準件企業噪聲源要采取減振、消聲、隔聲等措施,達到廠界排放標準。
6.所有標準件企業環境管理必須達到以下要求:一是地面要硬化,防止廢水、廢油滲透;二是墻面要粉刷美化,做到整潔靚麗;三是生產原料和成品要進倉進棚、擺放有序,禁止亂堆亂放、露天存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不得隨意堆放、遺棄;四是涉危廢企業要與有資質單位簽訂危險廢物處理協議,并嚴格執行危廢儲存、轉移、處置等聯單制度;五是涉酸、涉危廢企業的收集池、處理池要有防雨淋、防滲透、防流失的硬件防護設施,要有廢油儲存場所。
7.所有新建標準件表面處理企業,必須進入專業的表面處理園區,按環保要求進行建設。
四、排查摸底
以鄉鎮(園區)為責任主體,各區級領導、相關部門包鄉鎮,鄉鎮干部、部門幫扶隊包村,村干部包戶,以村、街為單位展開標準件企業排查,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并按照“一企一檔”的原則,建立檔案,對無證排污的標準件企業數量、規模、分布情況、產品種類、證照情況等進行全面細致的摸排登記,排查企業名單上報至區政府辦城建科,在永年政府官網進行公示,公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五、全面關停
對所有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產業布局規劃、生產設備(或工藝)落后、污染排放不達標,涉氣、涉酸、涉煤的,土地、環保、工商、質監等手續不全的標準件生產(加工)企業進行關停,對生產設備貼封條,嚴防復工生產。對未完成規范提升任務私自撕掉封條復工生產的,嚴厲打擊,嚴格按照“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產品)標準進行取締。同時,追究相關網格監管人員責任。
六、規范提升
即日起至7月28日之前,對具備辦理環保審批手續條件的企業進行規范提升,確保生產工藝、防污設施、廠容廠貌等要求落實到位。標準件企業完成整改后,要向環保部門提交驗收申請,達到整治標準和“三同時”要求的標準件企業,辦理排污許可手續。所有企業通過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并取得排污許可證后,方可正常生產。在此之前,一律不得開工生產。鼓勵不具備辦理環保手續條件的企業,對原廠區落實“兩斷三清”,進行淘汰取締后,采取租賃、入股等方式進行聯合重組,利用現有建設用地,新建和引進一批大型集團公司,辦理環保手續,配齊油霧分離器等防污設施,實行規模化生產,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七、入園進區
加快高端標準件國別產業園建設,配備廢氣、廢水、廢渣等污染防治設施,確保項目12月底前運行,全區電鍍、熱鍍、酸洗等涉表面處理的標準件企業全部入駐園區,實行統一治污。對其它不涉及表面處理、且不具備辦理環保手續的標準件項目,8月28日之前,對原廠區落實“兩斷三清”進行淘汰取締后,由工業園區、標發委、各鄉鎮引導進入國際標準件產業城或工業園區進行生產。該類企業在關停期間一律不得開工生產。
八、淘汰取締
即日起至7月28日之前,鄉鎮(園區)牽頭,標發委、環保、國土、工商、稅務、安監、質監、公安等部門配合,聚合多部門執法優勢,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布局規劃、生產設備(或工藝)落后的,涉酸、涉煤的,以及達不到規范整治要求的、私自拆除封條生產的、在上級執法檢查時拒檢的,一律按淘汰對象進行依法取締。
九、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以區委書記任政委、區長任指揮長,四套班子領導為副指揮長,各有關部門、鄉鎮為成員的標準件產業集中整治提升工作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由政府副區長王玉剛兼任,具體負責標準件行業規范提升各項督導工作。
2、落實責任。實行“三包”(各區級領導、相關部門包鄉鎮,鄉鎮干部、部門幫扶隊包村,村干部包戶)和“五保”(保摸排、保關停、保取締、保規范、保穩定)工作機制。
3、加大宣傳。區委宣傳部、各鄉鎮、部門及幫扶隊要充分利用發放明白紙、告知書、村街喇叭廣播、電視臺、報社、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大對標準件行業整治提升工作的宣傳力度,要發揮宣傳開道作用,造濃整治輿論氛圍,引領正確輿論導向,促進廣大標準件業主自覺規范提升、上檔升級。
4、嚴格執法。各鄉鎮、部門要齊抓共管、協調聯動,加大日常執法查處力度,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整治標準規范提升到位。各鄉鎮要牽頭成立專門日常巡查組,組織相關部門,對拒不執行整改要求逾期完不成任務的、私自拆除封條開工生產的、被環保部和省市查處通報發生拒檢的,一律淘汰取締。對阻撓正常執法、暴力抗法的,由公安部門負責依法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
5、強化督導。區委組織部要跟蹤問效,對各單位、各鄉鎮落實規范提升工作情況按照“一線檢驗干部、一線識別干部”實行一線跟蹤問效,記入單位和干部績效考核檔案,作為考核依據。區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成立聯合督查組,對各鄉鎮、各部門落實工作任務實行跟蹤督查,定期通報進展。區監察局成立問責組,對排查不細、整治不力、不作為、慢作為等行為,從嚴實施責任追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