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內首套高溫費托合成工藝工業試驗裝置在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舉行開工儀式。
此次開工的高溫費托合成工藝工業試驗裝置,采用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是國內首套高溫費托合成工業試驗裝置。該試驗裝置采用直徑為3米的氣固流化床反應器,可產烴類產品約10萬噸/年,計劃于明年4月建成。
據了解,煤間接液化技術包括低溫費托合成和高溫費托合成兩種工藝路線。低溫費托合成技術目前只能生產柴油、石蠟等;而高溫費托合成技術具有產業鏈長、產品種類多等優點,在生產汽油、柴油、航煤、石腦油、潤滑基礎油等清潔優質油品的同時,還可副產高附加值的α-烯烴、溶劑油、表面活性劑、醇醛酮酸等化工產品,產品市場適應性好,盈利能力也更強。此前高溫費托合成工藝在國內還沒有進入工業試驗的先例。
主持此項研究的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啟文表示,只有全面掌握低溫費托合成和高溫費托合成這兩種技術,才能占領間接液化技術的制高點,使煤制油優勢更加明顯。
為此,上海兗礦能源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在掌握了低溫費托合成技術后,又展開了高溫費托合成技術的研發工作。孫啟文帶領的團隊先后突破了高溫費托合成催化劑、流化床反應器、高溫費托合成工藝、催化劑還原工藝、反應水初分工藝等核心技術,開發成功了高溫流化床費托合成技術,建設了國內唯一的高溫費托合成中試裝置,并于2007年6月一次投料試車成功。
該技術于2010年2月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該技術首次將沉淀型鐵基催化劑用于高溫費托合成過程,催化劑性能好,具有首創性;工藝流程先進合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專家認為,該工業試驗裝置建成后,對高溫費托合成技術落地意義重大,對我國現代煤化工技術路線開拓具有引領作用,也將對高端煤化工產品開發,實現煤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萬噸/年低溫費托合成煤制油項目作為“十二五”期間國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在成功投產并保持了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的基礎上,后續400萬噸/年(200萬噸/年低溫費托合成、200萬噸/年高溫費托合成)煤制油項目已列入國家“十三五”煤炭清潔利用發展規劃,此試驗裝置就是為更合理高效建設高溫煤制油項目而量身定制。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