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華美國學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美國藍皮書:美國研究報告(2017)》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動能漸強,2017年將是美國經濟中低速增長、低通脹和充分就業的夢幻時代的開始。
報告指出,去年美國宏觀經濟總體形勢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增速放緩,不及預期;二是動能漸強,亮點頗多。宏觀經濟的主要表現是:私人消費支出穩健增長、投資低迷不振、外貿總量繼續下降、住宅市場持續向好、勞動力市場日漸趨緊、金融市場表現強勁。2016年,美國經濟面臨四大短期問題:增速不快、就業不足、投資不穩、住宅市場隱憂猶存。此外,還面臨六大長期挑戰:勞動參與率下降、生產率增速下降、收入和財富分配極不平等、貧困水平居高不下、保護主義漸行漸近、國家債務難以減少。從長期增長動力來看,美國把創新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根本源泉,是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礎。科技創新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并非立竿見影,但創新創業對于降低失業率,促進社會新增就業方面卻有初步成效。
展望2017年美國經濟,報告認為可能是中低速增長、低通脹和充分就業的夢幻時代的開始。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好于2016年,這是大概率事件。在不考慮特朗普“新政”的前提下,仍看好2017年美國經濟的表現。特朗普“新政”對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遠多于消極影響。
報告同時指出,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前景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響因素,比如隨著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貿易加權的美元實際有效匯率將繼續升值,美國凈進口將隨之擴大,這將拉低2017年的美國經濟增長率。另外,受自動縮減預算的法律影響,稅收和支出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有所削弱。最后,美聯儲提高利率也將對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關于中美關系,報告指出,在競選總統期間,特朗普就對華關系發表了一些極端的言論。在經貿問題上,特朗普表示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征收45%的稅。在臺灣問題上,特朗普候任期間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互通電話,這致使中美關系的風險陡增。對于特朗普這些“不羈”的言行,中方進行了有理有節的斗爭,促使特朗普在對華態度上逐漸回擺。今年4月6日至7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特朗普總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會晤取得了重要成果。兩國元首確認,雙方享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遠遠大于分歧;中美關系走到今天,互利合作是最大動力;中美關系走向明天,互利合作依然是唯一正確航向。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放棄自二戰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堅持的國際自由主義“道統”。在經濟領域,受多重因素影響,2016年美國貿易總量繼續下降,貿易逆差仍在擴大。貿易保護主義日漸加強,去全球化的風險加大。在社會領域,特朗普當選意味著“政治正確”的禁錮被打破和自由化氣泡被擊破,隨之出現了美國種族關系進一步緊張。在軍事領域,特朗普認為目前美國國防開支處于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明確表示要加大對軍事的投入,逆轉頹勢,使美軍戰備水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絕不允許別國軍力超越美軍。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