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專家看來,沒有傳感器,智能制造等實體經濟也就成為“空中樓閣”。據權威統計獲悉,未來五年內傳感器的年增長復合率將達到7.5%,銷售額至2021年將高達101億美元。
對傳感器產業如何發展,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近期表示,《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已經部長辦公會正式審議通過?!吨改稀飞婕靶滦椭悄軅鞲衅靼l展,面向消費、汽車、工控、健康醫療等重點行業示范應用,建設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等任務。在郭源生看來,《指南》定位準確,抓到了點子上,將切實為產業發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導及建議。
重慶市深入貫徹落實《指南》落實,多舉措推進傳感器發展,力爭2020年產業規模將達200億。根據規劃,到2020年,重慶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并培育5家產值超10億元、50家產值超1億元的傳感器骨干企業以及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和創新載體。無獨有偶,近期傳感器在技術上,頻頻打破壁壘,在國際內外都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將直接受益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
新型納米傳感器可檢測多種有害氣體
納米氣體傳感器創新廠商AerNos近日宣布,它們開發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經濟型納米氣體傳感器,能夠同時探測多種ppb級(十億分之一)的有害氣體,這款氣體傳感器專為物聯網互聯設備集成而設計。
利用AerNos專利的AerCNT技術,其智慧城市空氣污染納米氣體傳感器(AerSCAP)產品線得以探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地表臭氧、二氧化硫以及瓦斯泄漏。目前,AerNos AerSCAP產品提供三種配置,分別能夠支持同時探測3、4、7種有害氣體。AerNos AerSCAP產品為固定式和移動應用進行了優化設計,能夠方便的集成進入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如街燈、泊車計時器、交通燈、監控系統、公共運輸系統以及其他智慧城市實施。
3D打印無線傳感器可用于檢測大面積環境
近日,沙特阿拉伯國際阿布杜拉科技大學(KAUST)的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3D打印的一次性無線傳感器可用于檢測大面積環境。研究表明,3D打印作為制造低成本的、完全集成無線傳感器的潛力,可用于極端環境條件,如森林火災和工業泄漏。
用于監測濕度的空氣電容器、電路板,以及一個完整的金屬條盒,用于隨后的傳感器和一個天線。三個核心部分同時3D打印在Stratasys的剛性不透明VeroBlackPlus材料中。然后將金屬、導電條紋打印到包裝的壁上,以使傳感器用于檢測氣體和溫度。它們是由內部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銀色墨水進行的二維噴墨打印。
世界首款可同時測定流體中pH和氯離子傳感器誕生
Imec和Holst中心(比利時魯汶和荷蘭埃因霍溫)的研究人員相信他們擁有了世界第一款可同時測定流體中pH和氯離子(Cl-)水平的微型傳感器。這種創新對于在環境監測、精準農業和個性化醫療診斷等應用中的離子濃度的精確長期測量是必須的。借助系統單芯片(SoC)整合的可能性,它可以在物聯網(IoT)設置中實現大規模和具成本效益的部署。其創新的電極設計與當今用于測量單離子濃度的標準組件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性能,并允許進行其他的離子測定。
據權威統計,未來五年內傳感器的年增長復合率將達到7.5%,銷售額至2021年將高達101億美元。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攻堅階段,智能制造成為主攻方向,但傳感器卻成為最大的“短板”,龐大的傳感器市場正蓄勢待發!
未來,傳感器產業發展將離不開對構建完整產業鏈的構建。傳感器品牌應緊抓市場機遇,政策紅利,充分借助智能終端、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建立傳感器本地配套體系,最終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平臺載體等多維度,建立健全傳感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強化市場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氛圍。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