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西湖撈哥”這名號,這幾年越來越被杭州人提起。撈哥給游客留下了不一樣的西湖印象,除了美麗,更有溫暖。
撈哥從警十多年來已從湖里救起150多人,不計其數的手機……“撈”得多了,他逐漸被人稱作“西湖撈哥”。
前段時間,記者報道了撈哥的很多事跡,還現場直播了他要收徒弟。撈哥的“名氣”真的是越來越大了。
而5月29日,撈哥再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因為他自掏腰包2300元自主研發了一套“撈物神器”,
裝備換新2.0版本,當天在西湖蘇堤鎖瀾橋附近還撈起了一架無人機。
5月29日上午,一名上海的游客在西湖蘇堤鎖瀾橋邊用無人機航拍,沒想到中途無人機沒電了。上海游客只好回收無人機,讓它飛回來。快到岸邊時,螺旋槳不小心打到了柳樹葉,無人機墜落西湖。
撈哥知道后情緒有點復雜,一方面為游客著急,另一方面覺得是個好機會——因為他前段時間剛好研發了一套新裝備,還沒試水,這回剛好可以下水試試。
撈哥帶著“新裝備”來到上海游客墜機的位置,只見他把一根桿子伸到湖里,桿子的頭部是一個夾子,桿子的尾部是一個可視屏幕,通過屏幕清晰可見無人機安靜地躺在湖底。只花了5分鐘,無人機就被撈起來了。
“以前的裝備撈起來費時費力,花上40分鐘也是有的。”撈哥說,“簡單來說,之前的設備就是盲撈,拿著桿子在水下試,要靠經驗,靠手感。現在這個2.0裝備,是紅外線可視的,就好比一臺小型的水下探測儀,水下面的情況能看得一清二楚。”
自掏腰包自主研發 神器可以幫助很多人
撈哥大名周翔軍,今年57歲,1981年從部隊退伍后參加公安工作,先后在柳浪派出所、靈隱派出所、分局行政科工作,2003年調到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風景名勝區分局水上派出所擔任民警。
撈哥每天泛舟于西湖6.5平方公里的水面之上,有人會覺得是一件非常浪漫休閑的工作。但當它成為一份神圣的職責之后,則需要背負巨大的壓力。撈哥從警十多年來已從湖里救起150多人,不計其數的手機……“為了撫慰被救者,他還自學了心理學和不少方言。
但是撈哥也有“煩惱”,有時候一天要撈四個手機。一般情況下,撈哥開小船到事主說的手機落水位置,然后整個人趴在船舷上,把工具伸進湖底。接著用工具在湖底來回探索,仔細感受桿子的微小振動——桿子尖端的磁鐵吸住了手機,但這完全要靠撈哥的豐富經驗跟手感,完全是盲撈。
“西湖湖底有啤酒瓶蓋、飲料罐、水管什么的、電纜…有時也要反反復復,特別是蘋果手機不太好撈,因為只有充電口和SIM卡附近是金屬配件。撈上一只手機平均需要40分鐘左右。要是能看到湖底情況就方便了。”撈哥說,“我們所里有一臺水下探測儀,但是那臺機器必須要兩個人一起操作,很笨重,也不方便。我就想改良一個新神器,既能看到水下面的情況,又可以輕松撈物。”
前段時間他自己花了2300元,買了幾根鋼絲、一個紅外線可視器,一個夾子…他把夾子截成兩段,夾子裝在桿子頭部,手柄安裝在桿子尾部,然后把紅外可視器再安上,這就變成了一臺紅外線可視的“水下探測儀”。他還把原來一塊磁鐵的吸盤,改良成了6塊磁鐵,如果不用夾子,撈哥可以把吸盤替換成夾子,做到一桿多用。多功能的“撈物神器”,能吸手機,能夾錢包,還能撈無人機……
5月29日是撈哥第一次使用這套新裝備,他說,不管是1.0還是2.0,兩套裝備都會使用,歸根到底就是撈東西嘛,哪個好用用哪個…不過撈哥說:“這個可視真的方便哦!”
(原文標題:自主研發水下探測儀 西湖“撈哥”端午首戰撈起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