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破局駛入快車道(2000年-2005年)
進入新世紀,隨著中國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和“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市場,這一方面給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提供了較大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對工程機械產品技術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對外資品牌從技術實力到市場表現的“圍攻”,民族品牌中,誰能扛起率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突圍”的這桿大旗?對于這個問題,眾多業內人士均表示,看好柳工。
20世紀后期,世界裝載機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微電子技術、智能控制已經在裝載機上得到廣泛應用。作為中國裝載機的引領者,柳工再次肩負技術開拓者的使命,用技術破局、用產品領先、用市場說話,柳工扛起了不僅是國產裝載機的大旗,更是中國造的大旗。
編號之變 再開行業先河
中國裝載機的型號表述,自第一臺Z345試制成功后,以“Z”到后來統一用“ZL”為代號,國內所有裝載機都遵循這種表述方式,雖然簡明直觀,但不具備鮮明的企業個性,尤其在國際市場上,更不利于企業品牌的樹立。引領者必會破舊立新,打破傳統。2003年,柳工率先在全行業推出了個性化的產品編號,柳工的產品一律用CLG+數字的產品編號法,緊跟代號后的第一位數字代表產品類別,第二位數字代表主參數,第三位數字代表產品性能的高低或開發的順序。如果產生第四位,一般用拼音字母,代表該型號的變型產品,“CLG”代表中國柳工。柳工裝載機的代號為“8”,挖掘機的代號為“9”……。此后,國內企業紛紛仿效柳工的產品定義模式,相繼推出了各自獨有的產品編號,有力推動了中國工程機械國際化的進程。
產品迭代 第三代裝載機代表國產最高水準
柳工決定從2003年開始,在ZL50G裝載機的基礎上,結合柳工40多年來研發、生產、營銷第一、二代裝載機的豐富經驗,并經過多方面市場調研,在全面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啟動了第三代CLG856裝載機的研發工作。在歷經近30年的沉淀,柳工已經具備了深厚的裝載機研發底蘊,作為引領者的柳工,以國際化視野,采用國際最新的技術,誓在國際舞臺上,有中國裝載機的技術地位。
2003年下半年,柳工第三代CLG856裝載機試制成功下地后,隨即完成了型式試驗,到2003年12月,在柳州通過了省部級專家鑒定。鑒定專家一致認為,柳工第三代CLG856裝載機試制是成功的,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柳工CLG856第三代裝載機,整機的心臟動力元件,采用了高壓共軌電控低排放柴油機;核心元部件轉動系統采用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微電子控制的變速器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驅動橋;核心元部件液壓系統,采用了更輕便靈活的先導控制。高端配置產品,采用了更節能的全變量液壓系統;制動系統采用了更先進、更可靠、制動性能更優越的全液壓制動系統;駕駛室及相關配置完全由電腦整按人機工程設計,操縱性能更優越更舒適;整機外形由電腦多方案比較設計,使外觀更流暢,更美觀大方等。因此,使整機性能、作業效率、燃料消耗、操縱舒適性等,代表了國產裝載機該時期的最高技術水平。
柳工裝載機榮冠全球之技術破局駛入快車道
ZLG50G高原型裝載機 填補世界空白
高原型工程機械,在世紀之交成為全球工程機械市場關注的焦點。在“西部大開發”的整體規劃中,從格爾木到拉薩,長1088公里的青藏鐵路二期工程開工進入倒計時。這條在青藏高原上的鐵路,絕大部分(965公里)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帶,且永久凍土帶占一半以上,達550公里。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工已無能為力,必須使用能夠適應高海拔作業的工程機械,這種裝載機乃至其他適應高海拔施工的工程機械古今中外還沒有此類產品和設計經驗。高原型特種裝載機與普通裝載機的區別僅限于高原適應性方面的不同,其它80%以上均為原普通裝載機部分,沒有任何改變。但就是這不到20%的高原適應性改變,其難度就相當大。研發能夠適應高海拔的特殊裝載機擺在了國內外工程機械制造商的面前,作為裝載機行業的引領者,柳工再次肩負歷史使命。決定以最新開發成功的先進可靠的ZL50G為藍本來研發高原型特種裝載機,定型號為ZLG50G。型號中間的“G”代表“高原型”,整個型號代表ZL50G的“高原型裝載機”,整體研發于2000年展開。
2001年5月25日,經過柳工人多次高原型試驗驗證,凝結著柳工人心血和汗水的ZLG50G裝載機接受了中國首次高原型特種工程機械鑒定,專家鑒定委員會給予ZLG50G高原型特種裝載機“填補了國際空白、屬國內外首創”的極高評價。就這樣,中國人、柳工人研制成功的、填補國際空白的世界第一臺高原型特種裝載機就在中國的柳工誕生了。
2001年8月份,全國公路系統援藏的38臺高原型裝載機,全部被柳工高原型裝載機所壟斷。2001-2005年修青藏鐵路所用的高原型裝載機,以及新疆、青海、西藏邊界線上高海拔地區,解放軍所用的高原型裝載機等幾乎80%以上都采用的是柳工旳高原裝載機。
2004年2月,柳工ZLG50G高原型裝載機獲國家科技術二等獎。這是柳工裝載機產品迄今為止獲得的唯一一項最高獎項,也是中國裝載機行業獲得的首個最高獎項。
技術創新 高路入云端
作為中國裝載機的領軍者,柳工不僅改寫了中國工程機械編號的歷史,填補了高原型工程機械的世界空白,更是將中國裝載機技術水平推向了一個更好的水準,使國產裝載機成為中國工程機械在國際市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代表產品。
柳工早在1993年就建立了國家第一批享受優惠政策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也是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技術中心。柳工裝載機技術在同行中始終占據著領先地位,成功推出了中國第三代產品G系列輪式裝載機、填補世界空白的高原型裝載機和6t至10t大型輪式裝載機。柳工憑借在研發領域的優勢,在工程機械行業共性技術、基礎性技術及前瞻性技術的研究方面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以柳工為代表的中國裝載機制造商,用自己卓越的表現,筑起了堅固的堤壩,有效地低于了跨國公司的凌厲攻勢,使民族品牌裝載機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一道亮麗的風景。
自創立以來,銳意進取的柳工人,始終在為整個裝載機行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柳工一直堅持技術創新之路,這也成為柳工在裝載機領域“戰無不勝”的原因之一,也是推進中國工程機械技術持續發展,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柳工當仁不讓!
(來源:機經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