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無人機技術的完善,農用無人機的應用正逐漸普及。為了更好地整合植保資源、提升服務品質,近日,上海推出了農用無人機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動植保服務標準化發展。
孟夏時節,位于崇明東灘的上海上實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大草坪上各式農用無人機起起落落,伴隨著嗡嗡聲此起彼伏,二三十公分長的青草被強大的氣流吹出一片片不同的顏色,由翠綠變灰變白,又由白變灰變回翠綠,而在會議室里,近百名來自農業系統的人士正在見證“上實乾達農用無人機示范與培訓基地”的啟動儀式。
“農業發展到現階段,更需要大家轉變理念,把思維、行動從農業機械化轉到機械化農業上來,上實乾達農用無人機服務平臺旨在整合植保資源、輸出植保標準化服務,這樣的創新理應得到支持。”上海市農委農機化辦主任施忠說。
植保標準化是提高農業效率、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基礎,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植保采取第三方服務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由于無法突破植保標準化的瓶頸而很難實施,無人機服務平臺公開提出了“共享植保作業能力,輸出植保標準化服務”,底氣從何而來?
更何況,雖然上海上實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無疑是上海農業系統的“大哥”,而上海乾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
上實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國梁表示,上實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和機手培訓資源,而乾達在大數據和平臺架構等與互聯網、信息化相關的領域有獨特的優勢,面對大田服務標準化的目標,這樣的組合才能真正發揮“互聯網+”的效益。
農用無人機服務平臺由無人機植保專家系統、大田農服調度交易系統、大田黑匣子實時監控系統三大系統組成,并提供植保、金融、農資三方面的配套服務。
“三大系統加三個配套服務,機手和大戶之間通過互聯網實現自由高效互選,專家系統為大戶、機手提供標準化植保配方的同時,還解決了機手單獨無法解決的作業許可問題,農資配套等服務同樣提高了植保的效率。”上海乾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顧立庭說。
顧立庭在介紹平臺的過程中反復強調效率,除了提高種植大戶與機手之間的對接、機手植保作業的效率,還通過實時監測、效果評估、結算擔保等提高了市場化運作的誠信效率,而做到這些,必須事先整合好無人機、農藥等企業的資源。與上實公司聯手打造平臺,顯然是效益最大化的體現,長三角地區還真找不到比崇明東灘更好的機手培訓基地。
據顧立庭介紹,為了打造這個平臺,乾達公司做了為期四個月的調研,對象不但包括了各類無人機品牌及飛防公司,還包括農業科研院所、政府機構及上海、江蘇、內蒙古等地的農場,還專門做了水稻飛防測試。
“未來我們將致力于通過匹配地區、作物、氣象等參數,實時有效采集植保作業數據上傳到大數據云平臺,逐步形成適合各地區各種作業條件的農業植保動態數據庫。”顧立庭說。
顯然,這不是個通過追求流量刷存在感的互聯網平臺,而是依托互聯網技術,通過整合資源提升農業服務各環節效益來體現自身的價值的平臺。而且,平臺的服務也不是局限于某個地區,而是面向全國的種植大戶、合作社等規模化經營者。(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