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神木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與浙江橫店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有關蘭碳尾氣聯合循環發電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陜西能源化工企業依托循環經濟降本增效、應對危機的隊伍進一步壯大。
根據協議,泰和公司將在其現有60萬噸/年蘭炭裝置基礎上,通過擴能改造,新增30萬噸/年蘭炭產能;橫店新能源公司將利用泰和公司副產的蘭炭尾氣,分兩期建設2×30兆瓦燃氣輪機和15兆瓦汽輪機聯合循環發電項目。項目建成后,雙方將共同分享每年1.7億元蘭炭尾氣發電收益,提升泰和公司盈利能力。
事實上,今年以來,由于煤炭、焦炭、電石、化肥、甲醇、PVC等主打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能源化工企業經營狀況普遍差強人意。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陜西越來越多的能源化工企業,更加注重循環經濟,并把企業脫困的希望寄托于資源綜合利用。
“在煤炭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上半年依然實現產值40億元、利潤10.14億元,循環經濟功不可沒。”陜煤化集團黃陵礦業公司總經理師永貴對記者說。
據師永貴介紹,2008年以前,由于未建矸石發電廠,公司每年僅用于排放固廢的征地就多達200余畝,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也容易因矸石自燃、風化、雨水沖淋引發環境污染事件,增加企業安全環保風險。為徹底解決制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2009年以來,黃陵礦業高水準規劃并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先后建成年產1億塊粉煤灰制磚、260萬噸焦炭、12萬噸焦油、3萬噸硫銨、3.6萬噸粗苯、7000噸硫黃以及130兆瓦(矸石+煤泥+中煤)發電等資源利用項目,每年新增產值10.3億元。
今年5月18日,公司30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成功投產;9月,10萬噸/年甲醇弛放氣制合成氨項目也將建成投產;2014年,公司正在建設的2×300兆瓦(矸石+中煤+煤泥)發電、100萬噸/年生態水泥項目將全部建成投產。屆時,黃陵礦業將形成煤層氣+煤泥+矸石—發電;粉煤灰+矸石灰—環保建材;塊煤—煉焦—焦爐煤氣制甲醇—甲醇弛放氣制合成氨;礦井疏水—深度凈化處理—鍋爐用水—化工用水—廢水處理回用等數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年發電量將達48億千瓦時、資源化利用固廢450萬噸、節能16萬噸標煤、節水200萬立方米,循環經濟每年帶來的凈利潤將超過13億元,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極。
“20萬噸/年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已經為公司減少焦炭虧損發揮了巨大作用。7萬噸/年甲醇弛放氣制合成氨項目9月如期建成投產后,不僅能實現資源吃干榨盡,還將為公司每年新增2億元銷售收入和1億元凈利潤,幫助企業徹底擺脫焦炭市場低迷困局,步入良性發展快車道。”陜煤化集團陜焦公司總經理李洋林同樣把企業脫困的希望寄托于循環經濟。
與上述企業相比,陜煤化集團神木天元化工公司循環經濟的“質量”更高一些。繼2010年采用自主開發的“延遲焦化+塊煤干餾中低溫煤焦油加氫制取清潔液體燃料”專利技術,于去年建成全國最大的50萬噸/年煤焦油輕質化示范項目,并取得顯著經濟環保效益以來,天元化工又先后開發了煤焦油酸/堿水洗+萃取偶合提酚、回轉反應器粉煤熱解、煤焦油瀝青制取特碳等一批先進實用技術。
“即將投產的2.2萬噸/年精酚裝置達產后,每年將新增銷售收入2.5億元,增加利潤2億元。同時,可大幅降低煤焦油輕質化過程的氫氣消耗,降低產品綜合成本。”天元化工董事長毛世強自豪地說。
他還向記者透露,已經完成中試的回轉反應器粉煤熱解、煤焦油瀝青制取特碳技術目前正建設工業化示范裝置;煤焦油制取航空燃油技術開發現已取得突破。上述技術一旦全部實現工業化應用后,可將煤焦油、荒煤氣、煤瀝青的資源化利用提升到更高水平,為天元化工乃至我國蘭炭行業探索低碳、綠色、高效發展的新路徑。
而據北元化工集團董事長惠維淵介紹,擁有年產110萬噸PVC、88萬噸燒堿產能的北元集團,繼建成4×125兆瓦抽氣式汽輪發電、2×30兆瓦電石爐尾氣發和240萬噸電石渣水泥生產線等循環經濟項目后,今年下半年,還將完成4臺大型密閉電石爐、50萬噸/年氣燒白灰、10對鹵水鉆井輸送等工程,最終形成白灰—電石(+鹵水)—PVC—余熱+尾氣—發電—電+白灰+蘭炭—電石;電石渣—生態水泥;電石爐尾氣—燒制白灰3條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在基本實現“三廢”零排放的同時,大幅降低綜合能耗和成本,減少PVC市場低迷對企業的不利影響,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