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經過技術攻關,形成了完整的新一代高溫漿態床煤制油的成套工藝技術。媒體5月18日探訪位于北京全國科創中心懷柔科學城的技術團隊。
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旺說,煤制油主要有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兩個技術路線。間接液化路線是指先將煤進行氣化,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氧氣的合成氣,合成氣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繼而加工生產液態的油。
李永旺從1997年開始瞄準技術優勢明顯的漿態床合成油技術,希望能在中國建成百萬噸級煤制油工廠。經過十余年時間攻關,他及團隊在2008年形成完整的新一代高溫漿態床煤制油的成套工藝技術,國際上定義為中溫費托合成(MTFT)技術,得到多家煤炭企業的認可。
2011年,中國神華寧煤集團決定采用李永旺研發團隊開發的高溫漿態床煤制油成套工藝技術,建設世界上單套規模最大的年產400萬噸的煤制油商業裝置。2016年12月,年產400萬噸的煤制油工廠建成并試車成功,生產出了高品質的柴油、石腦油、蠟等產品,一舉使中國進入到少數掌握煤制油工業化技術的國家的行列。
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研發中心主任楊勇介紹,神華寧煤工程的技術先進性還體現在獨創配方的高效催化劑大幅提高了反應活性,“每噸催化劑可產油1000噸,產油能力比低溫漿態床提高了3倍以上”。此外,該工程還形成了煤制油高度節水流程技術,使噸油耗水量從10噸左右降到8噸以下。
這支1000人技術團隊并不滿足于此,他們最近致力于解決褐煤、煙煤等大量低階煤資源難以有效利用的問題,提出低階煤分級液化的煤制油新工藝。這項技術已完成年處理褐煤1萬噸的工業中試裝置的試驗運行,正在新疆規劃和設計百萬噸級的商業裝置,沖擊煤制油技術的另一“高峰”。
編輯點評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滿足國家能源戰略對間接液化技術的迫切需要,2001年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啟動了”煤制油”重大科技項目。中國煤制油技術取得突破,通過中國神華寧煤集團決定采用李永旺研發團隊開發的高溫漿態床煤制油成套工藝技術,可有效改善我國多煤少油的局面。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