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五金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行業人員開始抱怨五金生意很難做了,真的是這樣么。那么今年五金行業發展方向有在哪里?
五金人從來都不怕吃苦、也不怕受罪,尤其是那些身處一線的銷售人員及最接近用戶的零售商們,除了要面對市場的沖擊外,還需要應對各式各樣的“刁難”。
這些都不足畏,既然選擇了這行,就做好了應對困難的準備,但是我們怕的是付出了艱辛的勞作,卻發現沒有收獲,越干越累。
2017年開局以來,雖然市場的反應超出了預期,整體銷量不錯。隨著材料、環保、運輸等成本的增加,以及產品提價的出現,為何會不減反增呢。
我們分析認為,一是為了在新一輪漲價來臨之前備足產品,另一方面是原有市場需求的激發。
市場的不正常反應,一定會伴隨著風險和機遇,就看我們怎么看待和應對了。
就在不久前,有人問我們五金行業好做嗎。關于這個話題也許處在這個行業的人,會告訴你不要進來了。這就像《圍城》中關于婚姻的論述“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五金機電產品作為工業行業的必備品,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和空間,這是一個永不會落寞的行業,只有你肯做敢于吃苦,一定能做好。
當我們還沒有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一定會這樣想。然而當我們做了以后,才發現很難。業績不好、銷售低迷,每天都需要硬撐著經營下去。
實際上煎熬等待下去的不一定就會等到“春天”。就以提價為例,大的廠家或品牌可以提價,但是對于更多的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是沒有議價權的,不敢也不能首先提價。面對一輪又一輪的沖擊,原有的生存空間和渠道被不斷的擠壓。
廠家難,渠道商更難。
眾說周知,五金企業的銷售利潤來源于三方面,零售,批發以及終端市場。
在前幾年,零售占據企業利潤的半壁江山,而批發和終端銷售則支撐起另半壁江山,每個省市前三位的五金企業都有面積不小的零售門店。門店零售不僅是當地五金行業龍頭的標志性象征,也是現金流的保證,但是隨著市場的深入,電商風聲水起,這幾年零售市場生意越來越差,之前靠零售店面規模,以及零售為主的企業,越來越感到步履艱難,生意越來越難做,有的更是日不敷出,每月的零售現金收入還不夠付每月的房租,每天進到店里的客流量也越來越少。
各種模式以及互聯網的競爭,雖然現在還沒有成為氣候,但是不得不面對價格的惡戰。市場的無情擠壓、疲軟的消費需求、居高不下的考核指標,渠道商們已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來源:互聯網)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