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是要獲得關于巖石密度、磁性和地震波速度等性質的“實地”資料。每一管上岸的巖芯都要經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組的全面“體檢”,但數據畢竟不夠“原汁原味”。而且,巖芯回收率不可能是100%,數據資料總有缺失。所以,測井就是要回到“案發現場”,讓科學家對這一站位的地質狀況和巖石性質有更全面了解。
“我們要knock on wood。”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林間拿指關節在桌子上敲了三下,“希望能有好運”。5月13日凌晨,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8航次開始了第二站位(U1502)的測井工作。
測井能否順利進行,很大程度上仰賴鉆井狀況——如果井壁坍塌或者變窄,儀器無法順利進入,測井就只能半途夭折。所以,它需要些運氣。
凌晨時分,第一組37米長的三聯測井儀器已經晃晃悠悠地蕩到了鉆井里。這是一長串家伙,裝載著伽馬射線測量儀器、密度測量儀器和地震波測量儀器等諸多設備。
13日下午,第二組測井儀器上馬。它叫垂直地震測量儀,需要配合空氣槍聯合使用,以獲得地震波速度。
簡單來說,就是得在離船一定距離的地方制造“震源”,也就是在水里打上一槍。水下的鉆井內,垂直地震測量儀伸出“耳朵”貼在井壁上。當空氣槍引發的震動到達它的耳朵,儀器便會記錄下聽到聲音的時間。
接下來,就是簡單的算術題了。速度等于距離除以時間。這里的時間,就是“槍響”和“接收到聲音”的時間差。
這樣的槍要打上多次。垂直地震測量儀會從井底開始往上移動,在多個點位對聲音進行接收和記錄。
這是一項特殊的作業,它對時間有嚴格要求——必須在白天進行。更確切地說,是必須在日落前進行。
測井工程師Clayton Furman表示,在正式打空氣槍之前,需要進行連續的小幅測試,以吸引附近的海洋動物。因為要保護海洋哺乳動物。如果真有哺乳動物出于好奇游了過來,那對不起,作業就得立即停止。而日落之后,視野不佳,人類可能無法及時發現哺乳動物,因此,測井也不能進行。
13日南海的日落時間是18時48分。
大洋鉆探,本身就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IODP 368航次的下一個站位至少需要22天的鉆探時間。何況突發情況常有,如果在海底出現技術問題,動輒也要十幾小時來搞定。在科學家眼中,航次剩下的時間以“小時”計。
實際工作本就不會和計劃嚴絲合縫,第二項測井開始時間就已經比預計的遲。
結果又出現了新情況。做地震垂直測量前,需將套管中的鉆管拉上來,以免影響儀器“聽力”。原計劃是拉到海底以下80米處,但結果在海底以下259米時,就出現了海水倒灌。
此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鐘。離日落也只剩下不到4個小時。
是繼續測井,還是干脆放棄?林間決定,停止拉出鉆管,直接開始測井。能獲得多少數據,就算多少。
“最后我們打了8發空氣槍,獲得了6個有效數據,6個漂亮的波形。”最后一槍響起,水花從水下涌上,又在空氣槍上的浮球旁邊蕩開——此時正好是晚上18時48分。“我們還真是非常幸運。”林間笑說。
之后,回收儀器,回收鉆管,“決心”號“打掃”好第二站位的“戰場”,駛向了此航次的第三站位。
南海海陸變遷之謎的探索,將在此繼續。
編輯點評
垂直地震測量儀,需要配合空氣槍聯合使用,以獲得地震波速度,當空氣槍引發的震動到達它的耳朵,儀器便會記錄下聽到聲音的時間。它將為科學家探考提供更為精準而有效的數據分析。
標簽:
相關資訊